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降温“择校热”关键在精准
http://www.scol.com.cn(2017-12-22 9:14: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隔山打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12月21日人民网)

  “择校热”由来已久,不仅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诟病。“拼爹”“拼学”、当代版的“孟母三迁”,无不剑指“择校热”。解决“择校热”问题可以说是老百姓长期以来的期盼。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当前在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足显中央对群众呼声的重视。笔者认为,破解“择校热”问题,关键还需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

  首先要精准发现其危害。虽然一段时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择校热”问题的治理举措出台了不少,但多为治标不治本,不仅没能让“择校热”彻底降温,反而是越治理其热度还越来越高。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甚至延伸到了学前班,择校热越来越厉害。据有关数据显示,有66.67%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想方设法通过在“优质学校”周围买高价“学区房”,更或是缴纳高额择校费,让孩子择校入学。如,某省会城市去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2600余元,而几大“名校”学生的学费支出却达到14000—16000元。“择校热”不仅给学生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引发了种种招生乱象,危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也严重挫伤了非名校办学积极性,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次要精准识别其症结。要解决“择校热”,必须要精准弄清楚“择校”炙手可热的根源何在。笔者认为,其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住宅小区集中建设,加之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而与之配套的学校建设出现滞后,学生难以“就近入学”,给“择校”埋下了伏笔。二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客观存在,就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区位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千差万别,加之历史原因形成的一些优质学校布局上的不合理,促使了“择校热”的形成和升温。三是社会办学的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使一些非公学校收费高而硬件差,成为“择校热”的一大推手。

  第三要精准把脉施策。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教育部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解决“择校热”)这个题非常大,唯一的出路是教育均等化。并就此提出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均衡配置资源的三项措施。近年来一些地方也正实践改单校划片为多校划片的学区化管理,这更多的是促进教育的机会公平,但教育资源本身的不均衡却很难从中得到解决,学区化管理或没有了“择校热”,但“择学区热”又会不会出现。其实回过头来看,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差别大,与城乡、区域间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破解“择校热”,不妨多管齐下,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对“择校热”危害的认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引领,因地制宜,确保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合理布局与配置,增强城市区域综合功能。二是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加大对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资金投入,以“兜底”方式不断提升其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配置能力。三是发挥教育部门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教育供给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缓解长期以来形成社会家长教育焦虑,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四是优化完善社会办学制度,加强对社会办学机构的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最大化发挥社会办学机构的补充担当作用。

  当然,“择校热”不仅形成已久,而且还牵涉到教育职能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利益,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些单位、部门的既得利益,可以说要破解“择校热”很难一蹴而就。因此,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扬壮士断腕推进改革的勇气,在深入调查研究并精准把脉的基础上,应对此制定一个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治理规划,先从治标入手,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索,最终达到治本的功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