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2017:巴山蜀水再现幸福民生新画卷
http://www.scol.com.cn(2017-12-28 9:09:0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今年我省继续办好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在扶贫解困、百姓安居、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直指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难题,使越来越多群众更公平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人们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12月27日《四川日报》)

  民生,民之所倚,政之所向。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各级党委、政府在民生实践中的最好注脚。翻开2017年的“民生答卷”、“暖心账本”,四川经济社会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徐徐展开,靓丽的风景尽收眼底,溢满幸福的欢笑声不绝于耳,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切的实事,让百姓感到安心和舒心。

  强民生之基 谋百姓之福。从基本温饱到营养健身,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先富起来到共奔小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幸福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一切在四川得到了很好的落实。2017年,坚持把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民生工作的“制高点”,四川的十大民生工程20项民生实事,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恰如一股股挟裹着暖流的春风,既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凝聚成一个个巨大磁场,给人以信心与向上的力量,诠释着省委、省政府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坚决的责任担当。

  民生实效既看大工程,也要看细微。2017年,四川民生建设既有宏观层面的“大手笔”,更有微观层面的“针线活”。学有所教:160个扶贫任务县均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解决了33万余孩子的特殊就学困难;劳有所得: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省新增创业大学生9488人;病有所医:分类健康指导,保障群众健康,近280万贫困人口免费接受体检;住有所居:农村C级危房强制加固改造,棚改重心向县城转移;老有所养:全省新增民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5万余张,家门口养老还可享特色服务;弱有所扶:新增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项目,预算安排专项补助1000 万元……这一组组带着民生“温度”的数字背后,对应着每一个幸福的四川人,将广大群众更多的“期待感”转化为“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年终岁尾,回望2017,晒晒民生幸福菜单,四川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巴蜀大地次第展开的“民生图景”,掷地有声“如期兑现向全省人民的承诺”,暖了民心,也给了群众无限的希望,因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把握民生脉动,解决民生问题,是省委省政府的执政所向,踩着不变的步伐,明天,会更好。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