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九寨沟重建让灾区群众吃下定心丸
http://www.scol.com.cn(2017-12-11 7:43:3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2月8日,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会议指出,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全省的一项重大任务,是阿坝州及各受灾县的中心任务。要坚持和发展恢复重建新路,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12月9日《四川日报》)

  “8·8”九寨沟地震发生3个月后的11月8日,四川就拿出了《“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4个月后的12月8日,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从《规划》到《决定》都体现了四川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重建理念。尤其是《决定》为九寨沟重建提出的思路更是为灾区人民吃下了定心丸。

  注重生态环境修复,突出生态保护,让人间天堂更美丽。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虽然四川积累了诸多战胜自然灾害的经验,但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搞灾后恢复重建还是首次,既要按《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进行,也要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生态环境恢复保护放在第一位,把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前提和基础,这不仅打消了世界各国的疑虑,而且也让灾区人民吃下了定心丸。

  在九寨沟,生态环境是这里的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大家深知,唯有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坚持环境友好、影响最小原则,最大程度恢复灾区自然生态功能,探索地质、水文、景观、生态等修复保护新技术和方法,让九寨沟重现美丽自然风光,这才能确保灾区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修复中去保护环境,在保护中去修复环境,做到修复与保护有机结合,这是重建的要求,也是灾区群众的期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修复保护生态环境说到底还是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要为灾区人民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注重景区恢复提升的同时,强化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九寨沟重建的一个新思路。

  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创新产品、业态和体制机制,实施精品、融合、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以观光为主体的门票经济向以休闲体验为主体的综合经济转型,加大智能社会、物联网、大数据建设,推动九寨沟建成智慧旅游示范区,带动全川旅游更好发展。换句话说要把九寨沟重后重建与四川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起来,积极转变思维,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上做文章,做到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发展。

  幸福不会从天降。再美好的蓝图都需要灾区人民去努力奋斗。在这样的大规模灾后恢复重建中,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投入,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但从根本上来说必须调动和激发出灾区人民的内在动力。充分借鉴运用芦山地震等灾后恢复重建经验,实行省统筹指导、灾区州县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体制,提高重建质量和效率。

  尤其是要组织引导灾区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感恩奋进。应该说这是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的根本所在。注重倾听灾区人民的心声,发挥灾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灾后重建才能又快又好。(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