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实现全面强国梦
http://www.scol.com.cn(2017-11-30 8:07:35)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王小广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说是对新时代强国梦的战略设计。如果说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连续不断追求现代化的许多梦想片断所组成,那么,现阶段的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通俗地表达了上百年来亿万中华儿女追求美好生活的艰辛历程,站起来不易,富起来同样异常艰辛。而今天,我们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正处于由富转强的伟大时代,未来的前景十分光明。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强起来的过程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因为强起来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强大,十分不易。而要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因为只有建立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新产业、新机制。

  全面强国是新时代的核心使命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能隐约看到强国梦的身影,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强国”的目标,即海洋强国、文化强国和人才强国。而经过五年的转型升级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一些产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咫尺,中国人在一天天、一年年地富起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们在许多领域是“大而不强”的,且面临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由大转强,因此必须在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上狠下功夫加以解决。

  十九大报告做得最多最足的文章就是如何使国家由大变强,谋划全面强国的新战略。在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里,第一次突出强国梦,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通过30年,分两步,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的表述站位很高,清晰地表达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中的战略任务。在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强国”目标基础上,十九大提出的强国目标高达12个,这不是增加三倍的问题,这充分地表明“做强中国”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强国梦不是某几个方面的梦,而是全面地“做强”。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十九大报告提出了8个强国任务,即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同时,我们还要在文化、教育、体育、人才等领域,不断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人才强国。

  总之,全面强国是新时代的核心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某个角度讲就是保证和促进中国由大转强的重要指导思想。

  必须着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在十九大提出的12个“强国目标”中,8个在经济、技术领域,这充分说明国家强大的基础在于经济强盛,在于生产力的强大。全面强国,必须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稳居世界前列,使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或高端,否则,依然是大而不强,甚至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方面,要形成高质量高效益的新发展方式,必须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过去从没提过,十九大报告是第一次提出,并第一次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做了全面深入的表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现代化的最高要求。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呢?我的理解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包括三大方面,即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体系、现代化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的经济体制,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分别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立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体系,实现由传统动能向新动能的根本转变;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所谓高质量高效益的新发展方式就是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三大变革”中动力变革最为关键,动力变革的方向是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意味着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推进力,经济增长主要是质量与效益的提高,而不是靠资源要素的大量投入,动力变革是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标志。新动力体系和新产业体系正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两大重点,而形成新动力体系和新产业体系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因此,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保证我国新发展方式的建立。

  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回顾我国现代化的长期发展历程,我国的现代化并不是一开始就着眼全面,普遍开花,而是有重点地推进,即由点到面地推进,其中主要以工业化为中心,而且是先沿海后内地的渐进发展方式。如最初的现代化目标就是上世纪50年代强调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之后提出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目标,到本世纪初,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城镇化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现代化开始强调信息化与城镇化,强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即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概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党的十七大后,开始强调“四化”同步发展。可以这样理解,从单一的工业国建设,到四个现代化、再到“新四化”,仍然强调的是现代化的重点方面,而不是整体推进。只有到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才在加强协调发展、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中强调要着力提高发展的整体性,科学发展就是整体性发展,整体性发展既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又能形成整体效率,特别是提高整体协同能力,使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对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过去我们搞现代化,是强调局部、强调某些重点领域,即使在制度建设中也是这样,如先后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税收制度,提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但综合性整体性目标也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才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来。只有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提高我国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竞争力,别无他法。

  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六个重点

  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目标,而且强调必须从六大方面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重点抓六个方面的工作,既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体现了问题导向。再细心研究,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实际对应的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三大方面而必须抓的重点工作。首先,要建设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体系和产业体系,必须一手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创新型国家建设,改革和创新,是培育新动能和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的根本途径。就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言,十九大报告更加强调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其次,要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必须着力解决两个最关键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即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同于过去的新农村建设,而是强调要促进农村农业全面整体发展,彻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则强调要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第三,要建立现代化发展的新体制,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两者相辅相成。完善经济体制需要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既有利于扩大我国对外发展的空间,也有利于倒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