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明确方位找准方向 把握大势赢得未来
http://www.scol.com.cn(2017-11-1 9:38:18)  四川日报    编辑:林霜
作者:王付永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者按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这一重大论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下一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新论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为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论断,本报评论员特别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嘉宾

  陈建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室副主任

  王 凡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教授

  主持人

  刘志杰 本报评论员 王付永

  站在大发展背景下的科学判断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作出这样的判断有什么样的前提,又有着怎样的依据?

  陈建奇:新时代既不是简单的文字概念,更不是缺乏依据的自我评判,而是站在时代大发展背景下的客观科学的判断,是时代自信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当前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逐步探索出一条如何由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持续追赶的科学道路,这在世界范围内鲜明体现了全新时代的特征。

  这一论断表明,中国发展步入了新起点,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一表述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推动中国进入新起点,中国已经进入参与引领全球发展的新阶段。

  王凡: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历史方位,指的是客观事物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是党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前提,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成功推进,其前提都离不开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方位;而出现的曲折和失误,也都与在历史方位问题上认识的偏差和错误密切相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对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变化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新起点催生新愿景,新愿景召唤新使命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为未来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方向和目标?

  陈建奇:新起点催生新愿景,中国确立了新时代的发展目标。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并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梦由梦想变为现实的重要依托。十九大报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一美好愿景,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催生了新的使命。而要实现新的使命,必然需要直面新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促使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也是新时代需要着力解决的新矛盾。

  王凡:新时代带来新任务,新任务提出新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

  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为实现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经过改革开放近40的快速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我们保持对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主持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应如何体现新作为?

  陈建奇:新使命呼唤新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王凡: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无论从哪个维度看,今后5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致力于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时代课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各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十九大确立的重大判断、重大战略、重大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虽然千头万绪,但一定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当前针对四川而言,就要毫不动摇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全面创新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要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加减法”,加快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