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让器官捐献的感动变为更多人的行动
http://www.scol.com.cn(2017-11-2 7:34: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9日晚上,得知儿子再也醒不来,付秀伟和丈夫魏兴有决定,捐出儿子的可用器官,可以救别人,儿子也还算是“活着”。31日下午6点,器官移植获取手术正在进行,魏志翔的肝脏、一对肾脏和一对眼角膜,将让3个陌生人重获新生,2人重见光明。资阳23岁小伙外出打工遇车祸脑死亡,父母忍痛捐其器官可救3人。(11月1日《成都商报》)

  其实,要说魏志翔的父母决定捐献儿子器官的目的并非那么“高大上”,就像老人家希望的那样,“可以救别人,儿子也还算是‘活着’。”可就是这朴实的想法,却可以让3个重症患者重获新生,2名患者重见光明。魏家父母的豁达,为其他家庭带来了光明和生命的希望。他们决定捐献儿子器官的时候不是没有过顾虑,但最终还是做出了令人捐献的决定,这无论如何都值得赞誉。

  像魏志翔这样的器官捐献者,就是那些被人们不断缅怀,继续存活于他人体里的那个“陌生人”,但这些“陌生人”又是那么熟悉,因为他(她)们都有一个共性,即用无私的大爱使另外一些人或重见光明或延续生命,这实乃人间大爱,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尊崇?有位叫姚贝娜的女歌手,也许不少人都没听过她的歌,却很可能知道她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她却把大爱心传递了下去,正因为如此,她至今仍被人们缅怀和铭记。谁都无法决定自己生理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使其更高尚、更丰满、更耀眼。而像魏志翔的家人这样做,不仅使逝者的境界得到提升,更使其一生更加绚烂。

  器官捐献者总令人敬仰,因为这些人确实不平凡,还因为这样的人显得较少。一直以来,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只有完整地“入土为安”才算“圆满”。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遗体器官捐献仍是一件颇为敏感之事。这使器官捐献遇到了重重阻力,以至于非法器官买卖横行。当前,器官的需求者与供体的比例严重失衡,这就为非法器官买卖提供了空间。于是,将人体器官交易合法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受法律制约,因为一旦失控,就会造成伦理、道德、人权上的灾难。

  可见,在人体器官交易合法化成为一道不可跨越门槛的条件下,只有合法捐献一条路可走。因此,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器官捐献之路,就考验着各方的智慧。作为器官移植数量世界第二大国,我国每年实现的器官移植手术有一万多例,但现阶段的器官供需比是1:30。我国每百万人口的年捐献率从2010年的0.03上升到2016年的2.98,位列全球第44位,要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仍任重道远。而像魏志翔家人这样的义举,就显得难能可贵。

  然而,越来越多豁达如魏志翔家人这样的人,正不断加入到为逝去亲人申请捐献器官的大军中,这令人欣慰。截至2016年底,我国累计实现逝世后器官捐献9996例,捐献器官27631个。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中国器官捐献事业迎来春天,但器官短缺的问题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依然严重。因此,对魏志翔家人表达敬意,为其感动的同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能认识到人体器官捐献的重大意义,以让器官捐献的感动变为更多人的行动,使短缺的器官变得更充裕一些。

  人的生命短暂,且多数人的一生看似平淡无奇,却也有人想活得更精彩,哪怕离开这个世界时,也要把人性的光芒继续留在人间。当然,器官捐献不能强求,但对生命需怀有足够的敬畏,朝着自愿捐献的方向努力,就能离目标越来越近,如此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使人生变得更高尚、更精彩。由此,感动不如行动,愿更多的人都能有新的思考和改变。(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