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把家委会的组成决定权交给家长
http://www.scol.com.cn(2017-11-18 8:57: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家委会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我国教育部早在2012年就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过程中,家委会的发展与搭建初衷有了不同的景象。有些名校的班级家委会几乎成为了父母为孩子与老师拉关系的重要手段,甚至有不少父母为了孩子能够在学校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照,刻意地加入家委会(据11月17日《长沙晚报》)。  

  “我工作于全球某投行,研究股市大数据,如果谁欺负我家孩子,孩子他爸会把你的股票砸到跌停,包括茅台。”“我目前在知名外企做HRD,其实就是整个公司的大管家。”日前,媒体报道引述的几则家长竞选家委会的“秀肌肉宣言”,不知让多少家长感到惶恐与不安。设立家委会的初衷,是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如反映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目的在于加强联系沟通、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成长。然从媒体最近报道的一些情况看,一些学校的家委会不但已沦落为“假委会”,家委会竞选异化成了“名利秀”,一些家委会成员甚至成了为某些老师代言的“师腐掮客”。  

  今年开学,妻子告诉我,去年我们家和几个家长没有按老师要求订购“师生通”,几个家委会成员在群里暗示这些家长“不懂事”,说每个月一个孩子也就10块钱,不管会不会用,也不至于因为10块钱让老师和学校对整个班级家长有看法。妻子和几位家长没敢在群里回应,其中有个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孩子跟着叔叔生活,孩子叔叔就在群里直言没必要,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黑板上写了,免费的微信群、QQ群也发了,何必还要让家长花钱订师生通。甚至质疑其中有“猫腻”。不料却遭到几个家委会成员的群起围攻,甚至用“你不是孩子爸爸,不肯对孩子负责任”“把孩子转走”等言语来威胁,一时间,群里就只有家委会成员和这位学生叔叔之间的唇枪舌剑,再没有其他家长参与。  

  笔者是个“60后”,在我们上学的那个时代一直到2000年前后,老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基本靠“家访”,正如报道中的80后家长所言,只要学生好好读书,遵守纪律,家长和学校也基本没有什么联系。笔者从小学到高中,父母不但极少去过学校,更不知道班级老师姓氏名谁,而现在不仅“家长难当”,需要按时接送陪做作业,还要对老师和家委会成员“毕恭毕敬”,尤其是家委会成员,甚至比某些老师更让家长难以应对,今年女儿班里声乐课教葫芦丝,老师说既可以从老师处购买,也可以从校门口文具店选购。但家委会却通知家长,希望都能从老师处购买。而家长们了解后得知,基本一样的葫芦丝,老师处购买需要160元,而校门口商店里仅售20元。笔者无奈的告诉妻子,只要女儿班里不教钢琴,葫芦丝咱买。尤其是在今年教师节前,家委会成员甚至直言让家长“凑份子”给班级老师“买礼物”,家长虽有怨言,却又不能不跟着“随礼”。  

  家委会,是班级家长的代表,理应成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说白了是应当站在班级家长的角度监督学校和老师,代表学生家长对学校和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而不是充当学校甚至老师个人利益的“代言人”。但话又说回来,无论如何竞选“秀肌肉”,家长能否进入班级家委会,决定权都在班主任和老师,班级家长基本没有否决权,在这样的“准入机制”面前,家委会“变味”自然也是预料之中。在笔者看来,既然名曰“家委会”,家委会组成人员的决定权就应当交给家长为前提,让那些热心公益、有责任心且办事公道的家长来担任,实际上,竞选家委会成员,既不需要拼学历,更不需要拼人脉,反而更应当强调低调朴实和乐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正如长沙一些小学的家委会成员,能让家长收获感动的家委会,无疑才能让家长和学校觉得欣慰与踏实。(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