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乡村“空心化”影响教育总布局不容忽视
http://www.scol.com.cn(2017-11-12 10:00: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距离福建莆田市区100多公里的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是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汉代古村,村里有一个济川小学,最多时曾有500多名学生和20多名老师。但在2009年后,随着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孩子也被带到外地就学。在今年秋季,济川小学只剩下2名6岁的学生和2名老师。其中一名老师林国珍今年已55岁,他告诉记者,不知道学校和自己的未来会如何,但作为老师,他希望学校能一直存在。(11月11日《北京青年报》)

  虽然该村只剩2名老师2名学生,老师还在认真教学,但背后折射的是我国农村教育的“空心化”。如今,乡村学校大量消失,曾以乡村学校的方式存在,深埋于中国乡野文化的种子,正被渐次抽离,并被掏空。继农村青壮年大量涌入城市、农村老龄化、留守儿童骤增之后,农村教育的“空心化”趋势再次加剧。如果不加以高度重视,势必影响我国乡村教育总布局,使城乡教育更加失衡,阻碍教育的整体发展。

  事实上,国家对乡村教育非常重视。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教育出现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由于学龄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义务教育城镇化率也从2009年的51.04%,快速攀升到2014年的72.55%。农村盲目并校撤校的现象也没有得到遏制。这说明,农村撤并学校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虽然在当时农村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将教育资源适当集中有助于优化整体教育质量,但在推进政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不顾当地实际,搞“一刀切”,盲目推动农村学校撤并,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

  撤并折射出决策误区,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教育部称,农村已撤并学校必要时可恢复,但积重难返,“一刀切”带来新问题不断。在过去几年中,我国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的城镇化率已经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这表明农村孩子都在逃离乡村学校。多年来,由于地方发展乡村学校的思路就是城镇化,这使乡村学校的发展总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由此出现了教育的空心化、城镇大班额化等问题。如不引起重视,我国绝大多数乡村学校未来存在消失的可能;如不改变“过去缺设备、缺老师,现在缺学生”的状况,必将影响教育的总布局。

  而且,农村教育资源不仅要整合,更要优化;教育资源亟待整合优化的问题很突出。据《瞭望》杂志的一项调查,即便已补充了一大批愿意到农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但“没有存在感”,队伍很不稳定。年轻教师尽管数量增加了,心态却不稳定,流失很严重,大大弱化了年轻教师应发挥的作用。而即便有教室、设备,但因缺少学生,甚至出现校舍和土地被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这使农村教育投入的一些资金白白打了“水漂”。

  可见,要想解决农村教育“空心化”问题,地方政府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城镇化并非是乡村教育的唯一出路,只有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吸引学生来此受教育,如此,才能为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培育人气,留住根。再有,发展乡村教育,不仅是表面上的教室、教师、设备,更要注重教育质量。发展乡村教育当然需要投入,但加大投入的同时,一定要使“好钢用在刀刃上”,以避免教育资金的浪费。

  而仅靠合并农村学校,或是城镇化办教育的思路,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乡村学校本身必须有足够的质量和竞争力,这才是解决问题之本。教育是百年大计,也是彻底改变我国城乡差距的一大利器,发挥“教育兜底”作用,在农村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乡村“空心化”影响教育总布局不容忽视,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这不仅事关农村,更关系到整个国家——有学校在,乡村的“灯”就亮着。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