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种不出番薯能毕业才是农大笑话
http://www.scol.com.cn(2017-11-3 7:55:1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很多现代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尤其是高校里的大学生,分不清水稻小麦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的学生,到田里种菜是必修课。从大一开始就要下地干活,种不出萝卜番薯,就拿不到学分毕不了业。太阳底下怕晒黑?不行。害怕萝卜青菜上肉嘟嘟的虫子?不行。关键是,学校请来的助教,还是资深农民,要求还十分严格,根本糊弄不过去(据11月2日《钱江晚报》)。  

  在家没有下过地,如今上了大学却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尴尬甚至不可思议,但所谓学什么就要接触什么,既然选择了农大专业,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用实践加以丰富,尚若学农业的“五谷不分”,不具有农民的基本实践能力,甚至种不出萝卜番薯也能顺利毕业,那才是真正的笑话。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农学专业的学生会种地,养殖专业的学生懂养鱼,法律专业的学生能上法庭,任何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最后才能拿到毕业文凭,这不仅应当是高等专业院校对学生的基本授业要求,同样是必须尽到的教育责任。  

  平心而论,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包括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的青年学子,也未必真正种过地,不会种菜不懂得农时应当是普遍现象,即便成为农大学生,也极少是奔着将来毕业当农民的目的去选择专业的。但既然选择的农业院校,所学的又是涉农专业,会种番薯青菜就应是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浙农大对学生的最可贵之处,不是将校园内几百亩土地分给各班级学生用于种植实践,而是在于高校专门请来了资深老农给学生当助教。  

  常言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最有种植实践经验、最熟悉农具使用、最理解农耕文化的莫过于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农民,让学生跟着老农不只是学习种番薯种萝卜青菜,敢于手抓肉嘟嘟的虫子;更在于能从老农民助教身上感受到吃苦耐劳的朴实精神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通过农民教师的言传身教,原本对农大专业少有兴趣,甚至打心眼里不愿意一辈子奉献农业的学生,或可从此转变观念,立志将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作为自己毕业后的终身职业。而从众多同学由开始见到虫子都“尖叫声一片”,到后来主动下地除草浇水的热爱程度上看,不排除这里会诞生出未来的农业科学家。  

  种不出萝卜番薯,就拿不到学分毕不了业,应当是农业类高等院校的起码门槛,本不应当感到新奇。有必要指出的是,浙农大推出这一举措之所以让人感到“意外”,一是在人们心目中,无论农大工大都是高等学府,除了毕业实习之外,基本不会种地和下车间,而且重理论轻实践也是高校存在的较普遍现象。二是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普遍“身骄肉贵”,能够考上大学,原本就没有“劳己筋骨”的心理预期,浙农大能够如此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并将种植实践与学分甚至毕业证“挂钩”,实属难得。其三,浙农大这一举措显然也给其他专业院校树立了标杆,学什么专业就应当从事什么样的专业实践,尤其是从该专业领域聘请资深的从业人员给学生当指导老师,更具有借鉴意义。  

  另外,现在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较普遍存在眼高手低、怕苦怕累,尤其是在就业应聘和从业过程中,不但好高骛远且“东山望着西山高”,既缺少敬业精神又导致职工队伍缺乏稳定,这同样是各项事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忌,聘请资深具有敬业精神的老农民、老工人给年轻学子进行实践指导和言传身教,在丰富大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同时,又能将老一代朴实优良的品格传承下去,不只是让年轻学子学会做事,更能学会踏实做人,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自己注定也是受益终生。(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