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打造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媒体平台
http://www.scol.com.cn(2017-10-8 7:25:08)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刘彤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发出后,各地掀起一股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热潮。实践证明,在媒体生态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媒体的良性发展,除取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外,必然要树立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内涵。而今,新媒体若想取得与其众多用户相匹配的主流影响力,就应当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这既是新媒体生存乃至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是任何一个社会媒体应当肩负起的时代责任和义务。

  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以及民众对于新媒体的信任,对塑造政府软权力,实现灵活反应,是一个重大机遇。根据各种政务微博的发展态势来看,能够与民众进行积极互动,发布有效信息,及时作出妥善处置的微博平台,更能在较短时间里赢得民众的信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与现实政策制定过程之间的对接机制,要着力打造“三个接轨平台”,并在制度和体制层面做出相应的创新。

  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接轨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数字化。数字化生存已成为时下普通民众的主要生存方式,数字化信息也已经成为海量信息中的主要形式。数字化是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传统的信息传播需要不同的技术,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不同的信息形式都可以用数字技术来表达并被整合到一个单独的媒介里面,如电脑、U盘等。由此,民众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致使新媒体逐渐成为人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也引发新媒体教育资源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第二,切实关注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接轨的“公共领域平台”,实现新媒体的健康发展。逐渐提升参与者素养是关键。因为公共领域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实体,它是人的领域,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公共领域。新媒体中参与者素养是国民素养的一个缩影,现阶段新媒体公共领域里出现了一些谩骂、谣言、网络暴力等非理性的行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这是社会转型期必然要经历的环节,当前就是要采取务实可行的措施提升国民素养。此外,建立健全合理的规范新媒体公共领域的体制机制是保障。权力固然不应该过多地干预新媒体公共领域的运行,但健康的新媒体公共领域运行离不开合法有力的监管,只有对于侵犯他人权利和非理性行为等的及时制止,才能打造一个健康的新媒体“公共领域平台”。

  第三,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力度,打造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接轨的“创新人才平台”,让主流文化占领新媒体阵地。新媒体的复杂环境对宣传工作者的素质和传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宣传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丰富的新媒体管理知识,对新媒体舆情及时进行合理引导,增强监管手段,坚决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蔓延,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这就要求我们着力培养出一大批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新媒体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形成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双向互动的良好局面。(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