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三代人坚守山村讲台的精神值得颂扬
http://www.scol.com.cn(2017-10-26 8:00:2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川邛崃太和乡吴家,从1953年到今天,家中三代共有7人连续63年担任本地乡村教师,坚守大山。爷爷吴世雄和奶奶黄治钦是“村教一代”,体会过全乡敬仰的荣耀,妈妈吴继涛是“村教二代”,困难年代独自一人肩挑家庭和工作。到了“村教三代”吴松和妻子黄玉英、妹妹吴旭和妹夫韩松涛这里,乡村教师成为矢志不渝的坚守。一家三代7人63年坚守山村讲台:几乎每户乡邻都有吴家学生。(10月25日《华西都市报》)

  如果说,一代人坚守山村讲台,为教育事业奉献还不能引起更大关注,那么一家三代7人63年对山村讲台不离不弃,就一定会引起巨大反响。而且,几乎每户乡邻都有吴家的学生,这不仅令人感动,还探究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动力,使这家三代把乡村教育事业做得如此令人动容。吴家三代“接力式”的乡村执教长达 63年,这三代人加起来真快到“百年树人”的地步了。

  从吴家的家训“心怀天下意纵横,志存高远严修身”就可看出,吴家的家风中有着一种情怀。从爷爷吴世雄和奶奶黄治钦这家里的“村教一代”开始,就一直秉持这样的信念,即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那是一种从最开始对学生的同情,逐渐变成的信念和使命。正如在乡里教了29年书的吴松老师体味的那样,他对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都有很深的感情,那是他最留恋和最舍不得的。也许他这辈子都不会走出这里了,但想到可以教更多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走出这里。

  是的,在山村教书,无论是工作条件和是生活条件,对三代都是巨大考验。从爷爷辈的煤油灯下批改作业都要省着用煤油,到现在依然条件艰苦,但这些吴家三代从没有退缩,而是恪守信念,把对教书育人的追求融入自己的人生。正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精神,才使三代的人生闪光耀眼。人总该有点追求。也许不少人都有追求,但中途因困难重重而退缩的大有人在,可也有像这三代人一样的坚守者。他们以信念为支撑,以情感为纽带,以责任为动力,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大写。

  可见,缺什么都不能缺精神。对个人来说,缺精神,就缺了人生追求,就缺了人生动力,就缺了人生支柱,就会胸无大志,不负责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缺了精神,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了精神,就失去了信心和信念,就会丧失意志和勇气。高尚远大的志向,勤奋实干的作风,不畏艰难的胆略,就是人生中最可贵的精神。而从吴家三代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而有了精神才能谈得上生活。单纯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追求的人,只能说是生存,而谈不上真正的生活。一个人精神追求的目标越高,其才能就越能充分发挥,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吴家三代人不仅使这种精神追求扎根在现实的土壤里,还令其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可如今,还是有人似乎早已把“精神”二字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是沉浸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就是迷茫于蝇营狗苟之中,这样的人生不值得羡慕。出生豪门的留洋学生陶行知,当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财富、身心、思想都贡献出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在农村晓庄办起了学校,为平民的前途、未来、希望着想。人们看到了陶行知的伟大之所在。而谁又能否认吴家三代人就是当下的“陶行知”?

  人没有精神不行,社会没有精神不行,时代没有精神更不行。而吴家三代人就是一种精神的坚守者。要想改变农村的物质面貌,先要改变精神面貌;精神使人富有,甚至可以创造奇迹。由此,让我们颂扬吴家三代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并以他们为榜样,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作者系天府评论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