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老师“善意邀请”谨防好心办坏事
http://www.scol.com.cn(2017-10-27 8:05:1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坤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哪位家长方便打印一下这个材料?”“哪位家长有时间来整理一下教室?”……长江日报记者近日采访武汉近百位中小学生家长发现,如今在班级QQ群里,这类信息并不少见。面对老师发出的这类“求助信号”,有些热心家长争先恐后“抢任务”,但也有不少家长叫苦不迭,认为这样的“家校合作”有些越界。(10月26日 《长江日报》)

  家长在QQ群或微信群接到老师邀请处理班级事物的信息,似乎成了一种新常态。或许,站在老师的角度,向家长发出“求助信号”的本意,仅是创新家校合作的一种方式而已。家长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争先恐后“抢任务”,就是想通过自己在班级做一些小小贡献,获得老师的认可,便于更多地照顾自家孩子。因此,面对老师的“善意邀请”,虽然总能获得家长的积极响应,但真正理解和赞成的人并不多,即便愿意接受邀请的家长大多也是为了考虑孩子的感受。

  通常情况下,老师邀请家长为班级做事,虽然是坚持自愿原则,但若家长不响应、不支持,孩子“闹情绪”这一关恐怕也是不好过。然而,对于有固定工作的家长而言,对老师的“善意邀请”确是爱莫能助,常常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没办法还得委屈一下孩子,这本是情有可原。只不过,面对这样的尴尬,就算老师能够理解,可孩子哪会明白家长的苦衷呢,他们只会认为家长不支持老师工作、不关心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羡慕之余也感觉丢了面子。实际上,这就是孩子们的攀比心理在作祟。如此很容易激发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久而久之,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最终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都不利。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家长为班级做事这一现象?诚然,就工作义务而言,做好班级常规原本是老师的应尽之责,诸如打扫教室卫生、布置班级文化、提供活动服务等工作,都不应将其分解、授意给家长来完成,更不应该把家校合作当成“善意邀请”的借口。从这个意义看,如果家长是因为老师的“善意邀请”前去为班级做事,这样的家校合作多少显得有些变味。因此,有人提出家校之间应有“责任边界”并非没有道理。但退一步讲,如果家长确实有多余时间,并且因为顾及孩子年龄小,偶尔义务到班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务,近距离关注一下孩子的在校表现,感受一下校园、班级学习文化氛围,这倒也没有什么不妥。

  可见,“善意邀请”并非是促进家校合作的优选模式,甚至难免好心办坏事。直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又确实没有比沟通和理解更重要的了,但前提是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作为老师,应充分考虑“善意邀请”对孩子学习成长的不利因素,尽量少用或不用,多去探索比邀请家长为班级服务更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家校合作。作为家长,面对老师的“善意邀请”也要摆正好心态,不管去与不去,都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引导工作,让孩子明白老师的初心,正确理解家长的选择,从而消除攀比之心。当然,家长也要主动抽出时间与老师交流沟通,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