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本科不是北大”与名校光环不该相互否定
http://www.scol.com.cn(2017-10-13 7:56:1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杨云山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一篇名为《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的文章在网上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文章中讲述了一名三本出身的学生考上北大硕士,后又通过自身努力,加入中国作协,成为《诗刊》社编辑的坎坷经历。文章中作者用亲身经历描述出了被人问及本科院校时的那种“空气突然安静”。

  文章发布后引发了网友热评,又一次将“高校鄙视链”拿到了台面上。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评价,“高校鄙视链”都客观存在。在面对这条“鄙视链”时,应把握一个度。

  不应该用“鄙视链”的客观存在去否认名校的优势,去否认名校学生的“光环”。名校出身的人自带“光环”有“傲骨”无可厚非,名校就只有那么多,高考的目的也就是以客观、公平、公正的方式去选拔人才。只要是考试就必然会有人考好,考差,虽然一次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实力,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在过去的努力程度与学习能力。考入譬如北大,清华等类名校是一个人实力的有力证明,能进入该类院校就读能高屋建瓴,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接触到国内,甚至国际上顶尖的行业精英;从长远的角度讲,进入名校可以获得一种时间沉淀出的积极的校风引领,对个人品性、修养、文化底蕴都是一种极好的滋养。

  鄙视链的本质其实并非“鄙视”,而是客观存在的“名校”与“一般院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名校的视野,平台,学科能力,师资力量,这些软硬件方方面面的条件决定了一所高校的高度与厚度,而这些优质条件往往是一所高校凭借自身优秀办学理念,优良校风,国际化视野以及脚踏实地的耕耘所获得的。不能因为出现了“鄙视链”就去刻意无视名校光环,否认名校优势,这既不公平也不现实。

  但也不能用名校的光环去否认”非名校“的实力,更不该对“草根出身”的学生存在偏见。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办学特色与教学理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名校往往学科分布广,普遍实力强,但一些“非名校”同样有其所专精的领域。一味凭名校出身与否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功利”而不负责任的。

  高校“鄙视链”客观存在,但没必要揪着不放,要拆散“鄙视链”不能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要靠多方面共同努力。

  解铃还须系铃人,化解鄙视链,关键在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中,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眼那些“985”“211”出生的毕业生,从用人单位角度讲,名校出身可以更好地保证新员工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处在较高级别,使得招聘更为有效。但在大数据与知识付费的今天,越来越多“草根出身”用自己的实力书写了一个个励志故事。“英雄不问出处”,用人单位需将眼光放长远,讲视野扩展到整个人才资源中,这样既体现了自身对知识与人才的尊重,获得社也能提升人才识别力,让整个行业人才选拔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名校出身的也应摆正自身位置,要有“傲骨”而不能有“傲气”,要靠实力“吃饭”而非靠一纸毕业证。“草根出身”者也不必妄自菲薄,抱怨“区别对待”,拿出自身成果,展现技能特长才是对自身最好的“代言”。

  进一步看,鄙视链的存在并不是全是坏事,它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对知识的看重,但从“看重”到“尊重”并非简单的一步之遥,需要我们每个人发光发热,扶正社会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之风,让看脸的“鄙视链”成为看实力的“人才链”才是应有的状态。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