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教授殴打环卫”折射引才的“轻德”之殇
http://www.scol.com.cn(2017-10-6 7:46: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钱良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0月4日,网友爆料陕西科技大学某教师殴打环卫女工人,校方回应称涉事教师已被暂停工作,人民日报法人微博针对该事件发布微评:人性中的垃圾谁来清除?(10 月5日 人民网)

  一位集“海归教授”、“硕士导师”等优秀标签于一身的青年才俊,却在中秋节当天对着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环卫女工人”痛下狠手,其家属事后还以“出身农村,刚回国,不了解国情”为理由来为其辩解,其行径实在是令人咂舌,简直是无知无畏、无德无行。然而这样一位“人性中有垃圾”的高知青年,在其身后还有另外一个醒目标签,那便是其是陕西某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发展的重要性早已毋庸赘言,近些年各个地方及院校为了抢占发展先机,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与举措,不遗余力的筑巢引凤以占领人才“高地”,而且人才红利也是显而易见,然而此次殴打环卫工的“海归人才”却为我们的人才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那就是我们在引才过程中是否存在着重学历而轻品德的误区。

  诚然,一个人是否可以归为人才,学历、资历和业绩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正如司马光所言:“德者,才之帅也”。 简而言之,就是: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而如果只是注重学校出身、人生履历,而忽视了道德、品格的重要性,这样得到的无德之才,也是不会成为栋梁之才,而且甚至还可能会是溃堤之蚁,近些年曝光的学术论文造假、窃取研究经费案例也验证了这点。

  而事实上,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质一直都是我党选人用人的一贯标准,从毛泽东的“又红又专”,到邓小平的“德才兼备”,再到习近平的“以德为先”,无不是把“德”放在第一位,视其为人才的核心要素。然而,在当今引才的操作中,或是由于引才指标过“硬”,导致部分地方和部门是“为引而引” 而 主动“轻德”,片面追究数量;或是因为道德标准过“虚”,现实中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分辨优劣而被动“轻德”,终而造成所引之才中往往存有个别“害群之马”。

  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因此我们在引才过程中不能因噎废食,反而要多措并举的把好“德”关。首先,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不动摇;其次,要量化考核标准,变软指标为硬指标,增加人才考察中“德”的可操作性;再次,丰富考核方法,要不能大而化之说“德”,要综合民意测评与个别谈话、短期考察和长期考量等多种手段,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息考察来显“德”;最后,还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引进人才在“德”上出了问题,引进和决策者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此以往,才能保证所引之才为“德才兼备”之人,才能保障民族复兴圆梦的人才支撑。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