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http://www.scol.com.cn(2017-10-18 7:43: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担当绿色责任,推进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10月17日《四川日报》)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讲,“绿”与“金”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而四川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这种逻辑关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绿色原本是一种色彩,是自然界的本真状态,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对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的嘱托,四川牢记。省委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以对脚下这块土地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个生命工程。可以说,四川绿色发展的累累硕果,根源就在于理念科学、方向正确、路径精准。

  四川的绿色本来“天生丽质”,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纯天然、原生态的绿色受到影响。对此,四川清醒认识,2013年以来,省委全会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王东明书记更是指出: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尊重自然法则和经济规律,创造更多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可见,绿色“装点”并非只是外表的植绿护绿,而是从经济发展规律的“内核”来认识,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发展理念外化为青山绿水、内化为“绿色思维”。

  建设生态文明,千头万绪。四川破题,从绿色“建章立制”开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工作体系,实施考核“减负”、破坏生态资源终身追责、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长制……绿色“指挥棒”,把社会共识外化成约束规范。从生态“有效供给”入手——开展省内环保督察,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绿色发展理念生根发芽,绿色产业结构加速形成,绿色生活融入百姓日常。放眼四川,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从连绵丘陵到巍峨群山,巴山蜀水铺展开更加秀美壮阔的绿色画卷。

  环境问题关系民生大计,生态质量凸显幸福指数。绿色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五年,巴山蜀水尽染绿意,催动勃勃生机。绿色风尚席卷巴蜀大地,顺应时代潮流。上下班骑共享单车,早晚时间绿道上跑步,出门即是公园;环保塑料袋、节能电灯、节电空调等产品悄然飞入千家万户,建设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是每个人的梦,而这个梦,正转化为每个人行动的自觉,这必将凝聚起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绿色动力。

  绿色是四川的底色,也是生态的本色。只要我们深刻领会绿色“装点”的含义,运用绿色思维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创新、转型、升级,就能通过保持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