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在产业扶贫中实现“多赢”
http://www.scol.com.cn(2017-9-26 9:29:36)  四川日报    编辑:林霜
作者:王付永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根据省委新一轮脱贫攻坚全覆盖督导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安排,省委书记王东明日前第八次来到脱贫攻坚联系点南充市仪陇县,督促指导脱贫工作。王东明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提高收入尤为关键。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提高收入,在贫困地区,这三者之间是一条环环相扣的工作链条,而这条链条的“润滑剂”,就是要确保链条上的相关主体都能在脱贫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多赢”。

  引入企业参与扶贫,需要让企业能够从中获得利益。从基层实际看,要实现“多赢”,扶贫企业植根于当地发展颇为重要。产业扶贫,要符合政策,更要符合经济规律。一方面,产业把“根”植入当地,产业和当地资源才能实现共享、共利、共通。只有扶贫产业融入当地,才会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从另一方面来看,有植根性的产业支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才能有稳定的保障;有植根性的产业积淀,特殊贫困人群实现财产性收益脱贫才有源头活水。

  增强脱贫企业的“植根性”,切忌盲目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企业。一些“候鸟式”扶贫企业,短时间内可能会对贫困人口脱贫有效果,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如果不能植根于当地实际,那么企业的长远发展就没有基础,贫困地区的潜在资源就得不到开发利用,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我们知道,贫困户通过家庭成员在外地的打工收入实现了脱贫,这样的脱贫还是“输血式”脱贫,造血功能不足,阻止返贫的力度偏弱。扶贫产业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宜菜则菜,总之,我们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把贫困地区的潜在资源开发出来,并充分利用好。贫困地区有贫困地区的后发优势,市场广阔,农产品、文化、民俗、旅游都可以为企业提供经济增长点。今天,企业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企业转变思路,进行改革。作为企业就要在其中找到最佳结合点。企业需要农副产品资源,农民缺乏资金、技术,可引导农民组建合作社,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农业。这样企业得到了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农民增加了收入。企业可利用农村的青山绿水,转型发展文化旅游,让贫困村农户成为绿色产品的提供者,等等。

  产业扶贫,落脚点还在扶贫上。扶贫企业一要紧盯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另外还要紧盯贫困人口,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扶贫企业要能够充分体现贫困人口“参与式”发展的特点,把他们精准地黏在产业链上,让他们能力得到提升、收入得到增长。这就需要在产业选择上,要科学合理确定符合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的产业项目,对那些不让贫困户参与的产业项目设置门槛,提高产业扶贫资金利用效率。

  开发式扶贫,要义就在于企业要在贫困地区的开发过程中获益,贫困地区要在企业对当地的开发中实现发展,贫困户则在当地开发的过程中实现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共赢”既是开发式扶贫的前提,也是结果。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