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对“大闸蟹”的关注是不是有些过了?
http://www.scol.com.cn(2017-9-25 8:01:0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从昔日争相“傍”阳澄湖的名气才能卖出螃蟹,到今年各自扯起大旗自立门户与阳澄湖同台竞争,今年的大闸蟹市场火药味十足。昨天一早,一年一度的阳澄湖开湖仪式在时紧时疏的秋雨中举行。今年阳澄湖养蟹的湖区面积比往年缩小了将近一半,产量也有明显下降,供应量在1200吨左右。不过产量少了还不是最大问题,与往年开湖相比,今年阳澄湖吸引的业内眼球似乎也少了一些。(9月24日《北京青年报》)

  今年阳澄湖养蟹的湖区面积比往年缩小,产量下降,开湖的关注度也不像以往那么高了。往年,距离开湖还有很长时间,媒体就开始关注,类似“真蟹一爪难求”、管理混乱、标价虚高、质量不一、来源不明、山寨蟹乱象盛行,以及线上线下争夺销售授权等等,总能占据媒体的显著位置,成为热议对象,大有离开阳澄湖大闸蟹大家快要“活不成”之感。而今年热度降低,实乃好事一桩。

  “阳澄湖大闸蟹”属于我国独有(很多国家的人不吃蟹),而由此产生的“大闸蟹现象”,当然只出现在中国。据称,这种大闸蟹 “蟹身不沾泥”,故也称“清水大闸蟹”,体大膘肥,十肢矫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上市旺季。由是,阳澄湖大闸蟹成了享誉中国的名牌,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的大肆渲染,吃阳澄湖大闸蟹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使其在水产界的江湖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成了人们争相赞美的对象。

  仔细观察,媒体经常报道阳澄湖大闸蟹的消息,即便是淡季,几乎每个月也能找一个“噱头”拿出来炒炒,生怕对大闸蟹的关注度降低。然而,仅是作为一种湖蟹,它真需要被如此关注吗?阳澄湖大闸蟹远离普通人,绝大多数国人无法吃到。如果将那1200吨左右的阳澄湖大闸蟹分摊,每个国人基本上什么都分不到。大闸蟹不像粮食、蔬菜、肉类、水果、酒类、牛奶等等,它仅是食品中的一个绝对小众,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这绝非不重视少部分人的利益,而是想说,它本没有这么值得关注而已。

  不就是吃几只大闸蟹嘛,没有必要如此兴师轰动。况且,大闸蟹的营养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张,与其他蟹肉没有多大差别,可能是口感稍好。常识告诉我们,一种食品,只有常吃才能发挥作用。当然,对阳澄湖大闸蟹中存在的造假、管理混乱、价格虚高、垄断倾向等问题,还是应该重视,因为这些毕竟涉及食品安全,也是民生问题,但过度关注,就会“用力过猛”,从而浪费精力,避重就轻,使其他该受关注的事情反而被忽视。

  我们可以不吃大闸蟹(普通人基本上吃不到也吃不起),但我们不能不吃粮食、蔬菜、肉食、水果等。因此,关注其他更重要的食品和民生问题,就显得更为紧迫。就像数年前还红得发紫的藏獒,藏獒在几年前可以说是风靡中国上流社会的“瑰宝”,但如今的藏獒却显得十分落魄;过度营销和炒作,使藏獒目前的价格一落千丈,还不如一只普通的“二哈”。据报道,不少藏獒现正在青藏一带流浪。这倒不是说阳澄湖大闸蟹定会是下一只“藏獒”,但如此过分炒作,恐怕结果不会太好。

  由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和民生问题,有必要关注一下阳澄湖大闸蟹,但作为食物的一种,完全没必要把它炒得如此火爆。对大闸蟹的“早产”、价格混乱、“血统”谜团、营销乱象等,必须监管和规范,但在其他方面,用不着如此用力。无论这种享有“蟹中之王”美誉的阳澄湖大闸蟹挠得食客如何人心发痒,无论它被夸赞得多么神奇,它与绝大多数人毫不相干。在“菊黄蟹肥”的金秋时节,最好还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更大的民生上。(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