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搞笑诺奖”不能当成笑话看
http://www.scol.com.cn(2017-9-17 7:56: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科学不仅有板着脸的严肃模样,也有幽默风趣的一面。在2017年诺贝尔奖开奖两周前,“乍看发笑,过后深思”的第27届“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也正式揭晓,这个奖项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专门给一些另类的、细碎的科研成果颁奖,颁奖者和一些评委则是真正的诺奖得主(据9月16日《中新网》)。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六大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尽管也被冠以“诺贝尔”的名头,“搞笑诺贝尔奖”却是地地道道的“无厘头”,整个评奖、颁奖甚至包括领奖,无不充满着幽默搞怪,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每位获奖者可以领取高达10万亿津巴布韦币的奖金,但折合成我们的人民币才只有一毛八分钱,这本身就是十足的搞笑。  

  按说,对于这样每年一场导怪搞笑的“喜剧晚会”,一定会让各领域真正获得过“诺奖”的世界顶级大咖们不屑一顾,然事实正好相反,每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不但都吸引着世界各地诺奖得主广泛参与,甚至连颁奖仪式现场的“保洁”都由曾经的诺奖得主“客串”,这些曾经蜚声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改往日的严肃庄重和不拘言笑,身着五花八门的服装和搞怪天赋,甚至还会与台下的观众“打成一片”,让“科学家”这一严肃严谨的身份完全融入了现场观众之中,科学不再是令人普通人仰慕的高深莫测,而是通过这种搞笑方式,激活了大众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如果把“搞笑诺贝尔奖”单纯理解为科学泰斗与普通观众之间的互动搞笑聚会,那未免过于肤浅,我们坊间有句话叫“无利不起早”,让科学泰斗们迷恋并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研究,在普通观众看来未免过于枯燥和单调,诺奖得主聚在一起,用这种幽默搞笑的颁奖和很多看似极度夸张甚至毫无实用价值的发明来吸引社会大众的参与和互动,不但能让科学泰斗的研究拓展思路,带来某种“灵感”,同时更能让现场观众在笑声中获得思考和激发对发明创造的兴趣,拉近普通人与科学和科学家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一场“搞笑诺贝尔奖”就是一场拓展和开发人们科学智慧的盛宴,看似幽默搞笑的获奖作品何尝又不能给促进人类进步的科学创造带来丰富的启迪。  

  科学本身就是勤奋者给“懒人”的创造,原本就需要有“异想天开”的探索精神,很多科学成果无不来自最原始的思维幻想,纵观最近几届“搞笑诺奖”的获奖项目,看似荒唐甚至用我们的话说是“纯属无聊”,比如2015年生物学奖:一个想成为山羊的奇男子,研究人类如何自制假肢以便混在山羊中过日子。乍看发笑,过后深思,正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如果人类能够真正实现与某些动物之间的“沟通交流”,甚至能“混在动物中过日子”,对于整个地球环境生态的保护无疑具有“革命性”意义。而诸如此类的获奖作品也是不胜枚举。  

  其实,“搞笑诺贝尔奖”是在用奔放的思维、幽默的发明来阐述严谨、甚至是未来的科学,是一场寻求灵感和拓展智慧思维的另类科学盛宴,更需要我们严肃思考,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解放思想,破除各种拘束羁绊不拘一格的大胆创新,如何放飞智慧包容更多的“奇思妙想”,都是我们在经济发展和教育领域等方面亟待改革与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即便是没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的“搞笑诺奖”,我们可以“不屑一顾”,但绝不能当笑话看,毕竟在“搞笑诺奖”颁奖现场,真正的中国科学家连在舞台上当“保洁”的资格都没有,直面差距和严肃思考,科技强国之梦才能实现的更快些。(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