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从“穷窝”到“乐居”的嬗变
http://www.scol.com.cn(2017-9-19 7:38: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宗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不少贫困户在改变居住地的同时,还实现了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9月16日《四川日报》)

  让贫困群众从“养不了人”的“一方水土”中解脱出来,是一种“长痛不如短痛”的明智选择。四川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跟进,综合施策,让贫困群众告别破房子、穷日子,住房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实现了从“穷窝”到“乐居”的嬗变。

  嬗变来自于因地制宜“挪穷窝”。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将贫困群众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条件薄弱的地区搬迁出来,就是扶贫的精准之策。四川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挪穷窝”,让贫困人口过上好日子。比如在剑阁县蒲安镇光荣村,过去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而易地扶贫搬迁后,建起一栋栋二层小洋楼,建起了集中养鸡场,经济实力迅速好起来。可以说,四川最大亮点就是解决了老百姓搬迁后稳定脱贫问题,崭新漂亮的新村、特色实用的农房、完善配套的设施,这一切变化,都源于因地制宜“挪穷窝”,不仅让贫困户搬得下来,还让他们环境住得舒服、惬意,这正是新居在涅槃中绽放,幸福在搬迁中收获。

  嬗变来自于配套跟进“换穷业”。搬迁只是实现脱贫的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这就需要发展配套产业,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我们看到,四川切实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取得了显著变化。比如剑阁县根据各个安置户的不同情况提供了土鸡、果蔬和烤烟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七大产业菜单,可按情况自主选择。今年安置点人均收入有望超过1万元,比搬迁前增加了0.85万元。在数字变化的背后,还有生活方式的转变,比如将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采取农民分红的模式,解决群众就业和创收的问题,让群众实现从“下地”到“上班”、从“农民”到“股民”、从“无产”到“有产”的嬗变。

  嬗变来自于综合施策“改穷貌”。居住环境的改变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此次现场会参观之处,几乎处处是小青瓦、人字梁、白粉墙,家有小庭院,户有小菜园,这样的“微田园、生态化”既增加贫困户收入,也大大改善了农村环境。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是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的特色,打破钢筋混凝土崇拜,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让群众家有小庭院、户有小菜园,既利于生产也便于生活,还照样享受现代设施和公共服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非常有特色。可以说,四川易地扶贫搬迁的精彩就在于,将居、产、村、业统筹起来,综合施策,把农房“种”在果林里,把村庄“融”入山水中,把乡韵“写”进田地间。

  让安居与乐业、生产与生活共融,四川易地扶贫搬迁的“经典”就在于此。家园“翻新”、功能“再造”、业态“融合”,这正是从“穷窝”到“乐居”的成功奥妙。(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