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四川易地扶贫搬迁彰显“榜样”效应
http://www.scol.com.cn(2017-9-19 7:37:4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9月16日至17日在四川省达州市召开。省委书记王东明在会议交流发言中介绍了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情况。(9月18日《四川日报》)

  全国性的工作会议在某地召开,背后往往有特定的指向。此次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四川召开,既是一种肯定和赞许,也说明将四川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榜样”,意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示范效应,产生推广价值。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根据规划,四川累计有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范畴,目前已有58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完成规划任务的50%。可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这是一次整体性的跨越,而王东明书记在全国现场会上的“典型发言”,更是展示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

  “山高摔死鸡、水急不养鱼、有马不能骑、有病难就医”,这是不少贫困地区恶劣生存条件的写照。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时候,搬迁就成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这正是“绣花”功夫的体现。近年来,四川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对易地扶贫搬迁作出整体部署,一方面强化督导狠抓落实,让蓝图变为现实。今年4月国务院对四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通报表扬,这次又展示了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的四川经验,足见其示范作用。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帮困难群众“挪个窝”,而是要给他们的生产生活“铺好路”。所以说,扶贫搬迁,重搬更要重扶。我们看到,四川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多种方式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今年33万搬迁人口中,将发展特色农林业17.7万人、发展劳务经济7.87万人。其中的诀窍就在于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让易地搬迁贫困户既住上新房子,又过上好日子。

  搬迁既不能搬掉群众的利益,更不能搬掉群众的生计。用活资源,逐步致富,是搬得出的动力,也是稳得住的依托,四川聚焦稳定脱贫这个导向,在解决好住房问题的同时,找准“穷根”对症下药,着眼长远培育增收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比如:巴中平昌县江口镇牌坊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纷纷在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鱼池“五小”庭院经济上做起文章,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事先忧无忧,事至忧无救。”易地扶贫搬迁不是人口的简单空间位移,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新房,伴随的是一户户贫困群众的新生,这正是四川用“系统理念”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所在。(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