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川报评论 >> 正文
擦亮“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
http://www.scol.com.cn(2017-8-11 8:38:32)  四川日报    编辑:侯雯雯
作者:四川日报评论理论部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部署我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时强调,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就三次产业的整体布局而言,农业之于四川,确实算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农业大省确实名不虚传。但在改革开放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中,这块招牌若不勤于擦拭、不断打磨,也可能“蒙尘”甚至光芒消退。尤其是今天,农业生产已呈现结构性过剩,更加促使我们认识到,谁拥有闪亮亮的“金字招牌”,谁就能拥有市场、拥有用户、拥有效益。因此,从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角度看,擦亮“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可谓意义重大。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树立市场导向。而市场导向的本质和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先机,必然要有过硬招数和看家本领。毋庸讳言,古往今来,“金字招牌”都是高质量、高竞争力产品的代名词。从市场竞争、商品供求规律分析,要成为“金字招牌”则必须满足两大条件,一是人无我有,体现其稀缺价值;二是人有我优,体现其比较优势。以这样的标准反观我省,就整体而言,我省农业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还不高,名优特新产品不多,拥有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号召力的“金字招牌”更为缺乏。从这个意义上讲,擦亮“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就是补齐我省农业发展的短板。只有从供给端发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多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才能不断增加用户黏性,不断增强我省农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擦亮“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需要在坚持市场化的前提下,把农业产业做强,以产业强支撑、壮筋骨。产业是农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好的产业,产品再好也是树木不是森林。过去,我们曾创造过“川猪走天下”的奇迹,“川猪川粮”成为那个时代四川农业的代名词。今天,不容否认的是,我们的一些传统产业优势正在丧失,招牌影响力在缩小,泰国大米、东北粮食……更多地走上了人们的餐桌。为重振四川农业“金字招牌”,我们必须把扶植、壮大优势产业作为一件大事,向“小、杂、乱”开刀,瞄准川烟、川酒、川茶、川粮、川猪等产业,加大品牌培育,扩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群优势。这方面,不是没有成功的范例。比如在眉山等地,通过大力发展泡菜产业,使曾经不起眼的“四川泡菜”已经“泡”出了300多亿元的产值。不久前,120多家茶企抱团成立川茶品牌促进会,合力打造“天府龙芽”省级区域品牌,让川茶拥有了一张靓丽的公共名片。

  擦亮“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需要把农产品做优,以产品连农户、增效益。当前在一些地方,有资源无市场,有产品无销量,有销量无利润,甚至“抱着金娃娃没饭吃”,成了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究其根源,在于缺少优势品牌。一些地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建设滞后,产品自然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是表,质量是里,唯有质量,才是实现农产品发展的根本动力。好的产品是品牌化成功的首要因素,比如最近我省蔬菜开始直供香港,首车12吨来自川南夹江县,靠的就是菜的品质。擦亮“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如同建设“同仁堂”百年老店,首先就要敢于把品牌树起来,然后为品牌不断注入“绝活”“亮招”等不同内涵。拿我省来说,“川”字就要做出“川味”。做出“川味”,首先要打好“生态牌”,绿色资源优势是我省的独特优势,我们应尽量让四川农产品成为绿色、有机、天然、无污染的代名词;做出“川味”,还要善于打好“民族牌”,把传统民间产品、特色产品做优做足,无疑是成功品牌坚固的价值基因和竞争优势。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只要我们从金融、生产、渠道、传播、销售等各个环节持续发力,不断擦亮“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全面提升“川字号”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就一定能让越来越多的“四川造”农产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