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四川让6万人“一路”平安
http://www.scol.com.cn(2017-8-16 7:36: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457公里——这是从九寨沟到成都,走九环线东线的距离。“8·8”九寨沟地震后,灾区6万余名游客和务工人员的大转移,就是沿着这条生命线展开的。一路上,各地党委政府和沿途群众爱心护航、倾力相助,让这场空前大转移得以高效有序地完成。(8月15日《四川日报》)

  疏通一条路,救援6万人。在457公里的“生命线”上,每一处都留下了争分夺秒的印记,每一处都闪烁着科学救援的光芒,每一处都见证着心手相牵的大爱。可以说,这条路就是救命路、平安路、暖心路。

  这是一条“救命路”,高效快捷的抢通让6万人“绝处逢生”。灾难突如其来,救灾刻不容缓。四川历经多次重大自然灾害考验,抢险救援的实践证明,与“死神”争分夺秒,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抢通道路,为救援赢得“黄金时间”。地震前两天,国道213线发生山体高位塌方,这意味着,九环线西线交通受阻,救援九寨沟,最合理的路线是取道平武走东线。就这样,九环线东线,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命线”。四川交警立即从远端、中端、近端同步实施交通管控,同时做到随毁随抢、随毁随通,确保道路全程、全时、全面畅达。尽量减少堵在路上的时间,就是拉长黄金救援时间,正是争分夺秒抢通道路,才使得众多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沿着它快速向震区挺进。可以说,抢通了这条路,就是打通了“生命线”。

  这是一条“平安路”,坚如磐石的保障让6万人“化险为夷”。抗震救援需要快速,也需要安全。因此,在争分夺秒的同时,选择最合理、最科学、最稳妥的救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令人欣慰的是,四川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在救援方式上选择“空中+地面”的接力形式,在交通工具上选择“直升机+汽车”的接力形式,在沿路中转上选择“市+州”的接力形式,这样就实现了空地联合,军民接力,数万游客短时间内沿着它进行了高效有序的转移,安全得以保障。回过头看,从在九寨沟登车开始,疏散工作就高效有序。震后24小时内,震区成功疏散转移车辆13116辆次,转移游客和务工人员6万余人。可以说,这场难度高、规模大、时间短的人员大转移,关键一条就是实现了生命线的“无缝隙对接”。

  这是一条“暖心路”,心手相牵的帮助给6万人“雪中送炭”。危难时刻的守望相助,足以暖透人心。在457公里“生命线”上 ,心手相牵,同舟共济,沿途的干部群众一站站接力,每一处都见证着守望相助的大爱。走过457公里长的九环线东线,游客们感恩于四川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如果说曾经历绝望,四川人就是带给我们的希望!”走过457公里长的九环线东线,游客们被四川人临危不惧、诚信敬业、舍己为人的品质深深打动。上海游客徐红光是包的杨师傅的车进的九寨沟,震后又把游客安全拉出去,这种诚信负责、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令游客充满感激。可以说,这种雪中送炭的援助,正是大爱四川的缩影,游客虽然没看到“最美的水”,但却感受到人间“最美的情”。

  路之通就是生命之通。平时的“一路平安”只是一句问候语,而四川在危难时刻“一路平安”的护送,却显得不同寻常、意义非凡,其“生命线”的价值更是弥足珍贵。(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