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孤独比肥胖症致死率更高”别当笑话听
http://www.scol.com.cn(2017-8-9 8:25: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美国心理协会第125届年会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隔离和独居等孤独导致的死亡率,比肥胖症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且这一影响还在不断增强。而更多的社会联系能降低50%的过早死亡风险(据8月8日《科技日报》)。  

  乍一听,身体无恙有吃有喝,就因为孤独原因还能致死,这似乎很不可思议,但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由孤独引发的心理疾病,也完全可以导致身体各器官产生“连锁反应”,增加致死风险。而近期发生的几起独居老人在家中死亡,邻居闻到异味才被发现的个例,从某个角度来看,却也不排除由孤独郁闷导致的可能。比如,7月17日晚,在合肥市北二环与当涂路交口的银领时代花园内,一位独居老太被发现死于家中,事发时,老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死亡数日后,尸体发出恶臭才引得邻居报警。尽管导致老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但孤独难耐再加上高温造成的心绪烦闷无疑也是一大诱因。  

  尽管研究表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孤独流行病”,对于“孤独流行病”的概念我们还很陌生,但事实上在我们社会中患这种“孤独流行病”或由儿女不在身边造成的孤独老人并不在少数。很多老人尤其是丧偶离异的单身父母,为了不拖累子女,放弃原本可以和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权利,甘愿选择一个人独居,表面上看,他们是为了清净方便主动疏远子女,实质上内心中最渴望有子女的常伴左右。笔者年已“奔六”,对于这种心理更感同身受,每每女儿一回来,笔者总是出于对女儿家庭和工作的考虑,催促女儿尽快回去,但实际却总是舍不得。有妻还有一女在身边的笔者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内心的那份孤独寂寞又是何等的煎熬,即便是身体无恙,也难免的“闷”出病来。  

  很显然,风靡的广场舞和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的确可以缓解一些独居老人的孤独感,但广场舞既不是所有老人的最爱,老年男性往往也不愿参与,而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包括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很多老人而言,往往既不适合更难以融入其中,而最能让老年群体产生兴趣和共鸣的传统娱乐节目诸如露天戏剧演出和听戏、听书、看传统电影等,不仅很难获得满足,一个人摆弄数字机听戏听书,也很难感受现场看戏听书的那种氛围,反而平添了孤独感。笔者小区就有一位独居老人,每天都要骑单车出去转上一天,甚至刮风下雨也不例外,当笔者提醒他年纪大了注意安全时,老人居然惨淡一笑:早死早安泰,这样一个人活的早就没意思了。而就在数月前,笔者小区一位独居老汉,得知儿女生意失败经济拮据之后,竟在深夜从独居的15楼坠亡。  

  说到底,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不谙世事的儿童,都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而由孤独寂寞给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而危害身体甚至致死,自古以来也并不少见,尤其是现实社会下,老龄化加速,年轻人迫于各种压力多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儿女双全的“空巢老人”势必会越来越多,而由孤独所导致的心理疾病甚至“过早死亡”现象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基层政府包括全社会除了想方设法丰富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对独居老人经常上门走访陪伴之外,更应当在“常回家看看”方面多做实际文章,不要让我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再患上“孤独流行病”。(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