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录取通知书不该总拼“颜值”更应讲“内涵”
http://www.scol.com.cn(2017-7-7 7:45: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几年,每到大学“录取季”,高校录取通知书也成了一个关注点。为了让本校的录取通知书更吸引人,不少学校绞尽脑汁,都在力图把录取通知书做得更有亲切感,利用通知书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追求,借此帮助新生或多或少地植入一些这所大学倡导的观念,以传承该大学的“基因”。

  从近年媒体报道过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来看,还真有一些大学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变成了“亮点”。例如,3年前西南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就有校长徐飞亲自推荐的《史记》《论语》《国富论》等96本书;录取通知书上“荐书”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

  去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该校党委书记、哲学教授童世骏以一封签名信的方式向新生荐书,并随通知书寄出作为“见面礼”。而且,该校的“荐书”很注重细节,不但推荐了书名,还附上了出版社、出版时间,以让新生借阅或购买前方便查阅。童教授还对两本书做了简要介绍,向新生说明为什么要读这两本书,可谓细致入微,浓浓的“书香”扑面而来。

  陕西师范大学有一群教授,从2007年开始,就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每年向新生发出4000多份。“手写录取通知书”不仅寄托着学校老师对莘莘学子的厚望,还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味。而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这样做无疑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教师职业。想要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教师,板书该是其必备功夫。而且,书法也可视为民族的一个灵魂。一笔一墨,既饱含着高校教师的深情,也值得收藏。看到还有80多岁的老教授在一笔一划地为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真令人感慨万千!

  遗憾的是,目前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雷同”现象较为突出,大都像广告一样在宣传自己的学校如何先进甚至如何“一流”。然大学之大,并不仅仅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乃至风景,而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大学的包容精神和深厚的校园文化中,体现在追求真理和大学的精神内涵上。如何让新生逐渐了解大学的真正涵义,仅靠一张小小的录取通知书当然无法做到,却也能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思想厚度和精神追求。

  然而,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录取通知书的“个性化”,却不在大学应有的精神追求上下功夫,而是走“旁门左道”,这就远离了大学通知书应承载的一点文化、思想、精神等功能,还无意间暴露了某些肤浅。这说明一些大学创新力匮乏,活力不足。还有些高校把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搞得“太美”。如去年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就贴出了几所高校“美到能卖钱”的录取通知书。有的采用折叠式,有的用镶夹无纺纱布的双层刨切微薄竹制成,还有的以毛竹为原材料……“美到能卖钱”,散发着浓浓的“铜臭”味。如果这些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美到能启智”,能传递出更多的人文气息,那才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应该展现出的水平吧?

  而且,大学录取通知书做得太精美,还有其他弊端,不但显得俗气,给人以商业广告的印象,还浪费自然资源,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大学录取通知书在“美”上下功夫,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美”的同时更要讲“雅”。就像人们常说的,一个人“拼颜值”不如“拼内涵”那样,大学录取通知书不该尽全力去拼“颜值”,而更该讲“内涵”。“颜值”不长久,而“内涵”却永存。

  由此,看似一张小小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却也很有讲究。利用好可以帮助新生在理想、追求、境界、精神等上有所收获。而那些肤浅、庸俗,带有广告色彩的录取通知书,有可能产生误导,对开启新生高等教育人生, 恐怕带不来多少有益的影响。(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