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治理“伪慈善”,正本清源扬正气
http://www.scol.com.cn(2017-7-18 15:19:5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兆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炎炎夏日,冒出了三则涉及“慈善”的新闻,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一家企业,台上给希望小学递去面额“贰拾万元”的支票模型,台下却只肯兑现2000元;某地,旧衣物被市民投进印有“爱心”字样的回收箱后,转手竟被卖到非洲;还有企业,名义上组织大学生去乡村支教,实际上却是办辅导班赚钱。(7月17日《人民日报》)

  这三则新闻中的“慈善”其实是“伪慈善”。台上递去多少钱的支票模型,就应当给付多少钱,这是诚信的体现。然而,该企业台上递去“贰拾万元”的支票模型,台下只肯兑现2000元,这么大的差距让人咋舌。人们捐赠的旧衣物应当给需要帮助的人,却被转手卖到非洲盈利,旧衣物成了少数人眼里的“唐僧肉”。名义上组织大学生支教,却是办辅导班赚钱,不但让支教大学生的名誉受损,也破坏了支教活动的名誉。

  “伪慈善”的出现,是因为少数人把慈善当成了给自己贴金的荣誉。一个人、一家企业做了慈善,说明这个人、这家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这会给各界非常好的印象。问题是,做慈善应当真心实意。嘴上说捐赠多少,实际兑付的时候还是多少,一口唾沫一口钉,说到就要做到,这是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人们捐赠旧衣物,是希望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不良企业把人们捐赠的旧衣服用去谋利,这利用了人们的爱心。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爱心被利用,人们捐赠的积极性就会下降。这对推进捐赠旧衣物的公益活动是十分不利的。大学生去支教,奉献的是拳拳爱心。少数企业利用支教大学生开设辅导班赚钱,把支教大学生当枪使,会让支教大学生心里不是滋味。

  公益慈善事业是功德无量的事业。我们的身边会有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他们的物质生活非常困窘。帮助他们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帮助应当是真心实意的,不夹杂任何的私心杂念。三则新闻中出现“伪慈善”,就是因为少数人或企业把慈善当成了道具,要么做慈善打折扣,要么利用别人从事慈善的成果,这都是不可取的。慈善,容不得偷梁换柱,容不得“挂羊头,卖狗肉”。做慈善心怀鬼胎、心术不正,利用慈善给自己脸上贴金,这是对慈善事业的亵渎,是对公众爱心的亵渎,应该对这样的行为零容忍。

  对“伪慈善”,应当以法律的名义治理。说捐赠20万其实只捐赠了2000,贩卖人们捐赠的旧衣物,利用支教大学生开办辅导班,都是欺诈行为。媒体的揭露使人们见识了“伪慈善”的庐山真面目,这是媒体监督作用的体现。让慈善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让少数人或企业不至于肆无忌惮。而要让少数人或企业消除侥幸心理,就应当对“伪慈善”进行惩治。公检法机关应当调查其中是否有违法行为,一旦发现要认真处理、绝不姑息。挥起法律“杀威棒”,纠正“伪慈善”,维护慈善行业的风清气正,会让人们坚定对慈善事业的信心,从而乐于做慈善。

  愿相关部门及时出手,消灭“伪慈善”,正本清源扬正气!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