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四川环保座谈会凸显“三换”效应
http://www.scol.com.cn(2017-7-25 7:40:0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7月23日,星期天,一场“火辣辣”的座谈会如约在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举行。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与19位社会各界代表、50多位媒体记者、数十万网友“面对面”,在3小时内回答了24个“不设限”的环保问题。(7月24日《四川日报》)

  公信来自透明,互信缘于沟通。四川环保座谈会坚持开门、开放、开明,与民意良性互动,正是环保工作以公开换公认、以互动换互信、以了解换理解的有效途径。

  以公开换公认。让公众知晓环境状况,是公众的权利,也是环保部门的职责。公民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离不开公民的理性建言,更少不了政府透明的“纳谏”机制。环保工作公开透明,政府要有宽广的心胸,鼓励公众监督,把问题亮出来,摆在桌面上进行探讨。在这次座谈会上,于会文厅长一句“不设限、没有什么不能谈的”让参会代表不由自主鼓了掌。我们看到,类似“彭州石化对成都影响到底有多大?”“监测站为啥都放在公园里?”等问题尖锐火辣、一针见血,就像“烫手山芋”。但正是因为“火辣”和“烫手”,才显得座谈会真刀真枪,敢于直面问题,也提高了公开透明的“含金量”。可以说,这样开门、开放、开明的座谈会,既诚恳务实,又精彩热烈,公开、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必将让公众认可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以互动换互信。平等“坐下来”,方能凝聚共识。让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抱怨者变为建设者,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关键。环保工作除了政府的决心,民众也要行动起来,有了人民的持续支持和关注,环保工作就会形成良性互动。在这次座谈会上,环保厅长以对话的态度、拉家常的语言,向大家述说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环境难题,比如:“我夫人向我抱怨雾霾天气”等等,可谓掏出心窝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打开天窗与群众心连心促谈。难能可贵的是,四川环保官员在制定政策前,能有“平民视角”、换位体验,把自己也视作普通群众的一分子,视作政策受众,以切身感受作为考量政策合理性的一个“参考系”。如此做法,让公众的参与权得到最大限度保障,充分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也在亲民化的互动中增进了互信。

  以了解换理解。因为了解,所以理解。老话常讲说破无毒,政府直面民意,无所不谈,这种透明态度才让群众消除疑虑。政府直面民意,充分回应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帮助群众获取更多环保常识。正所谓,智慧在民间,环保工作也需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前,百姓对环保工作偶尔会“吐槽”和“拍砖”,但有些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的“误会”,而此次环保座谈会正是一次“科普”,面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官方的回答恰恰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比如:针对沱江污染问题,通过官方的解答,公众明白这是一条经济发展的“金腰带”,但通过环保治理,会增加一条“绿腰带”。可以说,类似回答摆出的数据和对比都很有说服力,既顺应民众的企盼、体现政府的坦诚,更是推动公众了解环保、理解环保的重要途径。

  有透明度才有公信力,环保工作的效力也会因公开透明和亲民互动而倍增。四川“不设限”的座谈会,有助于把老百姓参与环保工作的意识变成意愿、想法变成做法、心动变成行动,其意义就在于用公开求得公信、用对话取代对立、用共治换来共赢。(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