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高考状元热炒季,请给考生多一些宽容
http://www.scol.com.cn(2017-6-27 9:08:0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陈昌群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6月22日22时高考成绩放榜,考生家长教师死盯电脑搜索高考成绩,媒体记者蹲守校点捕捉“高考状元”……榜单揭晓,凌晨写稿。于是,“高考状元”成了6月23日热搜词。输入“2017年高考状元”词条,“甘肃省2017年高考状元、安徽省2017年高考状元、四川省2017年高考状元……”下拉菜单上全国各省高考状元明细历历在目。

  6月23日,各大新闻网站、微信朋友圈刷刷刷全是各省市高考文理科状元放榜喜讯和深度采写报道。

  “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2017年湖北高考状元出炉!他们才是真正的学霸……” 深挖状元们的个人成长经历、家庭教育模式、学习方法论,成了每一篇报道聚焦的重点,每一条新闻都在吸引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眼球。

  高考是每一个学子寒窗苦读12年后的必经之路,高考成绩一定程度反映了这12年莘莘学子辛勤付出后的终极回报。高考状元自然而然成了学弟学妹尤其是家长膜拜的对象。不管自己的孩子还有几年才参加高考,家长们自然而然都开始纠结关于高考、关于状元、关于学校。

  但是,每个省、每个市,高考状元只有那么一个两个,即使并列也不过三个四个,更多的考生,既不是榜眼,也不是探花,他们也经历了12年的寒窗,也许是因为先天智商、也许是因为受教育条件、也许是因为自身努力程度,他们的高考分数只有500多、400多,或者只有300多、200多,我们能说,他们无用吗?

  我们不能否定高考。还记得人民日报客户端“孩子,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这篇稿子,曾经在朋友圈中热传。“知识改变命运”,这篇稿子折射出了中国教育体制现状。在中国,如果不是“X二代X三代”,高考将是寒门学子摆脱贫困的唯一道路。

  我们曾思索,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考是什么?@高调膜巴必被扎:中国现行的教育是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整个和教育相关的产业链都围绕着教育机会进行竞争的教育体制。所以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获得更好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家今年有两个孩子参加高考,591分那个在家哭了两天了,说没有考好;483那个高兴得很……“我现在开始担忧我儿子了……离高考还有10年……”她说。也许只是一句调侃,但这应该不只是个例。

  我们更应重视孩子的成长。孩子生下来时,我们最担心他是否有残缺;孩子成长中,我们最关心他是否快乐;孩子长大后,我们最希望他过的幸福……这些,好像并不完全和分数有关。

  我另一个朋友,女儿去年参加高考,高考时目标很明确,要留在四川、留在成都,要读小语种法语,向往法式优雅,当然最后如愿以偿。朋友在送女儿进入大学校园时递给女儿一封信:女儿,大学只是你个人生活的开始,从此,属于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放开手脚去走你想走的路,去看你想看的天空……

  所以,高考不是终点,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高考状元能进入科研圣地,也可进入田间地头;莘莘学子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殿堂,也可投身社会融入改革洪流……

  在辩证的看待高考时,笔者想问,对状元们励志经历进行宣传很有必要,但对状元个人隐私的挖掘真的有必要吗?状元们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值得推广,但中国式家庭千差万别,人人都可能生活得像状元一个样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熟知凤凰涅槃方更显凤之沉稳坚定。

  高考季,在热衷于对状元们的吹捧和炒作的同时,请转身看看更多的高考学子。他们兴许在自责,为了理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兴许正高兴得很,因为比从前的自己前进了一大步……所以,请给考生们更多的宽容,容他们想想、再想想,因为每一朵鲜花,都有他们各自盛开的季节。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