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更需关注“爆米花姐弟”的成长状况
http://www.scol.com.cn(2017-6-22 8:53:5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年前,河南平顶山冬夜的街头上,9岁的齐聪(化名)在爷爷爆米花的小摊旁借着昏黄的路灯光写作业曾让不少人动容。女孩的境遇一时间引来了大量的关注和捐助,截至2013年1月,社会各界已经给齐聪捐助了10余万元。然而5年之后,获捐后的齐聪仍和弟弟跟着爷爷齐长见在街头“乞讨”,齐长见的举动令不少人怀疑他只是在利用孩子博取同情和关注(据6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平心而论,“爆米花爷爷”的话未必是真,街坊邻居的议论更不可全信,综合分析来看,5年前的12万元捐助至今没有花完,对于习惯“能省就省”的农村老人而言应是常情,而政府的低保政策再加上其他零星收入,这家祖孙三口确实不用“乞讨”也可以顾上温饱,至于邻居反映的爷爷平时“打麻将、下馆子”,笔者认为很值得推敲,毕竟这既不是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更不是低保家庭所能够承受的。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老人已经78岁,出于对自己过世后孙子孙女无人照顾的担忧,老人已经把“乞讨”博得同情获得更多施舍作为积蓄的主要来源,并且孙子、孙女也已经沦为了老人的乞讨“道具”,而作为乞讨“道具”的“爆米花姐弟”如何能够健康成长,这才是社会应当关注的焦点。  

  我们承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不否认确实存在“乞讨孩子成大器”的特殊个例,但这首先是建立在不甘于贫穷基础上的自立自强,“早当家”或乞讨只是这些孩子出于家庭环境所不能不做出的应对和选择。他与作为乞讨道具有意识的博取同情获得施舍具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可以激发人的自立自强,后者则灌输的是“不劳而获”。从现场姐弟俩坐在“乞讨广告”边悠闲玩手机的麻木状态中就可以看出,姐弟俩不但已经习惯坐在路边等待人们的施舍,已经14岁的姐姐居然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羞愧和尴尬,如果在这样继续下去,姐弟俩将来能否成为自食其力品格健全的人,显然都很成问题,更谈不上“成大器”。  

  笔者既无法谴责这一家三口在“消费善心”,毕竟她们也确实需要帮助;更不能对人们爱心奉献的值与不值妄加评论,毕竟捐助的善款并没有被他们滥用;然值得商榷的是,爱心捐助本身就是“救急不救贫”,即便是出现了扶危济困却也不负善心,然一旦扶危济困转化成了“扶穷济懒”,助长了救助对象的好吃懒做甚至“不劳而获”心理,不仅辜负了爱心捐助的初衷,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针对未成年家庭的捐助,所捐款项多是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支配,不但容易导致监护人产生不劳而获心理,而且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监护对象,而“爆米花爷爷”现在恰恰就存在这一问题,在无需救助甚至根本无需乞讨也能顾全温饱的情况下,依然将孙子孙女作为博人同情的“乞讨道具”并继续将“乞讨”作为主业,其对孙子、孙女的不良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  

  相对于人们对这祖孙三人是否“消费善心”的关注,笔者以为更需要关切“爆米花姐弟”是否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很显然,无论出于“爆米花姐弟”的实际状况,还是本着有利于姐弟俩健康成长的角度,“爆米花爷爷”和患有智障的儿子,都已经不适合继续担当姐弟俩的监护人角色,应当考虑通过当地福利院或由民政部门为其指定监护人,负责监护和照料姐弟俩的学习和生活,让“爆米花姐弟”也能像普通家庭孩子一样有着正常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其实,“爆米花女孩”的现状也给爱心救助者们带来启示,关注救助对象尤其是未成年人,不能仅局限于捐款使用是否合理,生活条件是否改善等经济层面,更要对未成年救助对象是否健康成长,是否产生负面心理等进行综合衡量。能够在改善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同时,又能发挥出自立自强的激励作用,这才是真正的善款善用。(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