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走出“大师”崇拜困境需营造科学氛围
http://www.scol.com.cn(2017-6-20 8:47: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从气功大师、风水大师到艺术大师、养生大师,众多“大师”披着浮华的外衣,从事坑蒙拐骗的勾当。多年来,各类伪大师粉墨登场,声名狼藉后又销声匿迹。随着“大师”现形记频繁上演,以及政府对大师评选“基地”——“离岸社团”和“山寨社团”的整治,伪大师之风已有渐衰迹象,但不时曝光的“大师”案例说明,伪大师滋生的土壤仍存。识破“大师”真面目需要慧眼、斩断“大师”利益链需要强力。让大师称谓重归纯洁和荣耀,并不容易。(6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报道中就可看出,当前人们对“大师”的迷恋和崇拜,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原来仅有气功大师、风水大师等几个领域的“大师”,而如今,几乎各行各业都冒出了一批“大师”,从“建筑大师”到“艺术大师”,从“陶瓷大师”到“养生大师”,再到“学术大师”、“国医大师”等等,不一而足。

  “大师”泛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为造 “大师”,这与背后的商业利益有很大关系,是在“拉大旗作虎皮”。二是民众的科学精神严重缺乏,对科学精神的宣扬不够,使不少人患有“大师崇拜症”。“大师”背后有商业操纵这好理解,无非是想靠“大师”赚钱,这需要行业自律和规范,同时依法打击“伪科学”的嚣张气焰。而培养科学精神最难。诚如报道中提到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其实,“大师”分两种,一种是“赏赐”的,一种是自封的。而无论是评选出的“大师”,还是那些自封“大师”,到头来没有一个能经得起检验,最终不是穿帮就是露馅,可即便是“伪大师”露出了尾巴,还是有人对其痴迷。这表明,在崇尚科学、铲除迷信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师”们利用民众普遍缺乏科学素养的现状,就打着“科学”的旗号骗人害人。而不少社会名流、权贵等的推波助澜,更使这些“大师”的气焰更嚣张。有些媒体甚至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

  试想,大师怎可能“评选”出来?大师要是能“选”出来倒好了,就再也不用像盼星星盼月亮般地期待大师的诞生。评选出的“大师”只能是假大师。试想,如果大师能靠“评选”产生,那么评委们的水平至少也应该达到大师的程度吧?讽刺的是,让一帮没有大师水准的人去评选大师,甚至民众投票选大师,可见,哪怕选出再多的“大师”,也只能是水货。而自封的“大师”,同样是假大师。如此“大师”简直是对“大师”这一称号的矮化和亵渎。

  “大师”盛行,科学必然被边缘化。全民崇拜大师,助长了社会的坏风气。因此,营造科学氛围,铲除伪科学滋生的土壤,就显得尤为迫切。科学事关国家和民族及人民的强盛和福祉,伪科学只会麻痹人们的神经,是一剂毒药,一旦服用,贻害无穷;科学和伪科学毕竟水火不容。如果伪科学蔓延下去,不仅会导致更多人的迷失,还将为社会的和谐、文明、稳定带来极大危害。

  而要想走出“大师”崇拜困境,除了严厉打击“大师”的抗蒙拐骗行为外,更要注重营造科学氛围。有科学素养的人越多,“大师”就越没有市场。伪科学吃香,充分说明当下“大师”当道,科学难行的尴尬。而精英群体首先就该起到带头作用。如果精英群体迷失,示范效应将是灾难性的。所以,只有把营造科学氛围当成一项常态而长期的工作,采取一切措施拓宽宣传科学的渠道,让科学深入人心,才能逐渐挤压伪科学的空间,让“大师”频繁现形,无以逃遁,进而使科学真正占领阵地。(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