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感恩”教育绝非让孩子们痛哭流涕
http://www.scol.com.cn(2017-5-27 7:46: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一段“朔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听取感恩教育课程,集体痛哭”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网友不认同学校行为,称演讲者欧阳维建是“洗脑”“文化传销”。昨日,该校校长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此举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感恩。朔州市教育局则表示,目前暂不掌握具体情况。欧阳维建表示,自己的行为合法合理,不符合传销特点。(5月26日《新京报》)

  如今,像欧阳维建这样把孩子们弄得痛哭流涕的“感恩”讲座很常见。可感恩教育绝不需要刺激,而是潜移默化的自觉,发自内心经过独立思考后的自然行动。虽然这一套感恩教育表面上看没有强迫意味,但从诸如“如果妈妈的情绪不能发泄出来,就不能更好地爱我们”这类话看,其实就是在强迫孩子盲从。如此“感恩”教育出来的孩子,无疑丧失了独立判断和思考,对培养现代公民没任何益处。

  人当然需要感恩,我们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搭建的各种关系中,自然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说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了,就是对大自然的恩赐都有感恩的必要。“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还被视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传道授业之恩,周围善良的人也对我们照料之恩,等等。但是,这些“恩”需要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而不是靠谁来刻意教唆,感恩必须发自内心。如果感恩这碗“鸡汤”喝得太急、太猛,也会变成一碗“毒药”,因为它很可能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甚至失去自我后令人变得盲从,这与现代教育提倡的独立性、批判性、责任意识等完全背离。

  感恩是对社会冷漠症的一种矫正,尤其是在当下各种思想激烈碰撞,道德、价值标准逐渐趋向多元的转型期。人需要感恩,但也要对某些“毒鸡汤”保持足够警觉。例如,有些学校搞仪式让孩子给父母洗脚甚至下跪,这充分暴露出在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形式化、情绪化、功利化趋势。尤其是一些打着“感恩”旗号,实则捞钱的职业文化传销组织,更该引起足够的警惕。他们的所谓感恩教育,只图表面效果,根本忽视对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滋养。感恩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也不是让人下跪不起。一些人让孩子痛哭流涕,就是在追求轰动的商业效应,而并非能让孩子事后做到真正感恩;“感恩”教育这本经被念歪了。

  感恩是潜移默化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刻意刺激而来,甚至靠一两场感恩讲座就能解决。目前的感恩教育多数违反人的天性,却也契合了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中的糟粕,以商业化的方式运作而颇受欢迎,。而这样的感恩教育多了,对孩子的成长非但不利,反而有害。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留下什么需要格外谨慎。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未来能够独立地适应社会,这不是说要抛弃父母,而是要培养独立意识。人是独立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感恩教育过多地强化了家庭中的情感关系,尤其是对父母的盲从,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欧阳维建这类感恩演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短时内的刺激,而非长久的自觉。在一个特殊且有感染力的场景下孩子们会痛哭流涕,但当孩子们恢复平静之后,就又回到常态,因此,真正打动一个孩子去感恩的绝非是一个演讲。况且,这类演讲的内容本身,不少就很成问题。“感恩”教育刺激出的一些激动行为,本质上就带有“任务”性质。由此,“感恩”教育绝非让孩子们都痛哭流涕。感恩必须由内而外,不该由外而内。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不如大人们把事情做细做实,以让孩子入脑入心,最终形成感恩自觉。(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