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国内高校面对“校友捐款”应做足功课
http://www.scol.com.cn(2017-5-20 8:08:5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月3日,浙大接受校友企业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捐赠,获得11亿元捐款。5月16日,浙江通策集团向浙大捐赠2亿元,分10年捐完。巨额的捐款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大学捐款的关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高校捐款还在起步阶段,撇开国内外高校办学体制和社会习惯不同的因素,国外相对成熟的捐款体系,值得借鉴。他表示,高校捐款的问题,归根到底三个方面:谁来捐,如何捐,怎么花。(5月19日《钱江晚报》)

  校友捐款,要是放在过去的中国无法想象,却在近年悄然兴起。然而,就像报道中提到的,“谁来捐、如何捐、怎么花”,就国内高校来说还未形成共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因为国内大学基本上都是“公办”,所需资金绝大多数都来自拨款,而就近年才出现的校友捐款,在如何捐和捐款后的使用等问题上,均缺乏一套科学而有效的操作措施。因此,对校友捐款问题,到了该引起重视的时候了。

  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校的校友捐赠总额已突破230亿元。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高校在2014年获得社会捐赠收入才占总收入的0.54%。这表明,虽然我国高校在校友捐款上突飞猛进,却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起拨款,捐款所占比例很低。而且,这些捐款基本上来源于富豪。普通校友捐款极为少见,因为捐得少,自己不愿捐,学校也不待见。而比起富豪的大笔捐款,国外普通校友的捐款才是大头。可见,对“谁来捐”和“如何捐”的问题,就应该扩大校友捐款的范围。

  而“怎么花”涉及的问题更复杂。校友捐款被挪用,或出现与捐款人意愿相违背的情况时有发生。去年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座椅面向校友认捐,每个座椅认捐费高达2-5万元,引发“天价座椅”争议。校友捐款逐渐增多,但花费是否透明,就成了关注的焦点。目前,对数额较大的校友捐款大都用于高校的盖楼、科研、奖学金等上,这还是有协议规定用途的捐款。而对那些没有规定用途的捐款,其流向基本上就是一笔“糊涂账”。在我国尚无就校友捐款专门规定的条件下,一般是以《慈善法》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等操作,但事后经常被人诟病为“不透明”,引发的争议不断。

  而对那些校友捐款“如何花”做得规范透明的国外高校,其一般都有专门负责校友捐款的工作机构,对校友捐款的来源、最终去向等,都有完备而详细的规章流程。否则,这些高校的名声就将受损,以后也就没多少校友来捐款了。而校友捐款在我国刚刚兴起,各高校尚未对此做好充分准备,对校友捐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由于不受重视而无法规范操作,这就使校友捐款乱象频现。尤其是在“如何花”上缺乏透明,从而导致信任缺失,以至于有些“土豪”即便想给母校捐款,却也因顾虑重重而最终放弃,或者干脆把钱捐给国外高校。

  去年10月20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举行了签约仪式,向自己的母校捐款9999万元用于建设科技楼,主要用于建设武大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开展交叉前沿科学研究,在当时引起热议。而中国企业家陈天桥夫妇去年12月初,捐赠1.15亿美元给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作为大脑科学研究之用,巨款支持海外而非国内学术机构,更是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该捐给国内高校,而更多人则认为,陈天桥有超越大多数中国富人的科研视野和追求,值得鼓励。可见,就校友捐款还是没有在国内达成广泛共识。

  虽然校友捐款还无法成为国内高校的主要依赖,却有逐渐增长的态势。校友捐款涉及公平和正义,对未来高校经济独立,为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都有好处,因此,就需要重视起来,并对此做好充分准备。(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