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从大学生另类就业谈谈“教育无用论”
http://www.scol.com.cn(2017-5-17 7:49:4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宋沅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安徽合肥本科生在菜市场卖菜还搞网络直播,四川威远女大学生回老家养豪猪,在2017年毕业季到来之际,这样的新闻出现在网络也许并不是偶然。在90后的就业时代,人们对于有别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另类就业早已经见怪不怪。上大学就意味着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想法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反倒是大学生的另类就业,获得了比过去更多的宽容和尊重。

  对于就业,今天人们的观念的确比过去开放了很多。从2000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肉,到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毕业生贺亚慧养豪猪,近二十年来,新闻报道中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做过保安、环卫工、掏粪工、小工、票贩子、保姆、卖菜、养猪、养牛、卖肉、卖糖葫芦、卖红薯、卖肉夹馍、殡葬师、擦鞋匠、开网店、陪人聊天等工作,其中有一些还是毕业于“985”“211”院校的大学生。过去他们曾被认为是放弃“阳春白雪”、转投“下里巴人”,是不务正业,媒体及公众关注的焦点是人才和资源的浪费。现在他们的行为被赋予了更多积极的意义。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学历文凭贬值,人才过剩。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的、遍地都是的劳动力商品。就业竞争这么激烈,就业市场目前是僧多粥少的状况,如果一部分人能转变就业观念,另谋出路,这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事。

  另一方面,进国企和考公务员,依然是现在就业的主流,是大学毕业生职业拼杀的主战场。赞赏和关注那些另类就业者,是因为他们正是从主战场上撤下来的边缘人。我们赞赏他们面对现实、放低自己、脚踏实地、彻底摒弃“唯文凭论”的姿态,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这些另类就业的大学生在正常就业的道路上遭遇过什么、是什么让他们最后选择了另辟蹊径。或许从大环境的渲染下,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得到,那些选择背后大多有一段奔波辗转、痛苦迷茫的心路历程,只有少数是完全出于主动的自主选择。

  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社会成见还是让人无法轻易视而不见,另类就业总是会伴随着对人才和社会资源是否浪费的讨论,这时人们也会很容易就再次祭出“读书无用论”来。在一线城市,人们还喜欢谈“阶层固化”,另类就业是不是阶层固化的又一表现?尽管大部分人在观念上认同,职业不分等级贵贱,但保姆、快递、环卫工、卖菜、养猪等工作在今天仍被称为底层行业。这些本就是平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回归底层行业,看起来像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现代版。果然人才是被浪费了、教育就是无用的?那些奋斗了18年终于可以与白领精英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平民子弟,难道不是依靠教育逐步打开了自己的人生格局?

  换言之,各行各业都存在就业竞争,即使是像保姆、保安、快递那样技术含量低、相对门槛也较低的行业,如果不是教育托底,大学生哪来的优势可言?比如做保姆,现在一线城市全职保姆的月薪达到了五六千,带孩子的在八千以上,高学历保姆在市场供不应求,有家政服务这方面长处的大学生加入保姆行业不仅非常合适,还大有前途。受过全面职业训练的高素质大学生当保姆,对家政服务行业本身是一种提高,对社会及市场来说也是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获得高薪,大学生保姆如果努力提升自我,就能成为家庭管理方面全能型的高端复合人才,保姆就会成为一份光鲜的理想职业。另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条指导意见,首次规定将大学生做家政视为一种基层工作经历。即使大学生当保姆只是就业过渡,也有更多出路可寻。

  大学生做保姆,正是教育和学历为他在市场竞争中增加了资本。重点是,从保姆这份工作中满足了最初的温饱需求后,他能否凭借所受的教育继续打开自己人生的格局。在大学生另类就业的故事里,媒体和大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学生最后凭借自己的个人奋斗,走向了另一种成功,要么成为了行业佼佼者,要么小有所成开始创业。比如,大学生网络直播卖菜,月收入2万元;女大学生养豪猪,年利润在30万元左右,还打算成立合作社,推广养殖技术;北大法学硕士卖米粉,把店开到了北京CBD中心写字楼;杭州某师范院校毕业生,收废品年收入近百万。如果教育没有为人生打开格局,没有让大学生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是教育的悲哀。所有这些另类就业的故事,必须得有一个光明的尾巴。人们依旧是指望着教育能改变命运,给人生带来幸福。一个进步的社会理当如此。

  读书、教育,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无用的。前两天,马云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接受采访时说,比尔·盖茨和杨致远这种小概率事件不能去学,大学生不读书就出来创业,“总有一天是要后悔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未必对我们有用,也未必跟我们的成功扯上什么关系,但是大学的体系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这是对我们最有用的东西。据统计,国内高校毕业生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在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而那些看起来不那么体面的另类工作机会,对大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具备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都来源于学校教育培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那些仍将工作分为三六九等的陈腐观念是该摒弃了,那些因阶层固化而认为教育无用的说法也该退场了。我们不妨少一些社会刻板印象,将另类就业看作是就业市场消化知识人才的另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读书或者说教育的价值不是降到最低了,而是得到了尽可能的实现。大学生如果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不管是走正道就业还是另类就业,就不存在浪费人才的现象。如果有一天,大学生可以自信自豪地说,我奋斗了18年,就是为了回来卖菜、养猪、开网店,到那时,社会的就业观念才算是真正成熟了,教育自身的问题也就真的不成问题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