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正视而非无视“颜宁现象”才是务实态度
http://www.scol.com.cn(2017-5-15 8:05:4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虽然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即将加盟普林斯顿大学,且她是“负气出走”的传闻已热议数天,但就此引发的争议远未结束。虽然颜宁本人对自己“负气出走”并不认可,称她连续两年拿不到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才令她出走是无稽之谈。她甚至发出了“谁帮我投诉一下这篇文章”的呼声,可见,颜宁去普伦斯顿大学肯定不是在清华“受了气”那么简单。

  对颜宁出走高度关注是一件好事,如果没人理睬那才叫悲哀,这证明如今的国人对人才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对人才的去向,就连不是学界的人都非常关注,说明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其实,颜宁离开清华去普林斯顿,是其科学梦想再次升华的体现,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对自己的更高要求。对颜宁的出走,需要正面解读,而不是“火上浇油”。她去普林斯顿。说明国际顶尖大学对我国一流学者的认可,也是国际高层次人才流动的正常现象。“出走”的一流科学家,颜宁肯定不是第一个,当然也绝非最后一个。科研人员的相互流动,自人类进入文明以来一直是常态。

  为更好地实现科学科研夙愿,科研人员自然愿意去那些科研条件一流的地方工作,那更有利于其发挥才干,也更容易出成果。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科研环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与世界顶尖大学或机构相比,都有一定差距。而对我们自身在科研环境上的差距,就不能“无视”;弥补科研服务上的“短板”就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在科研的软硬件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近年来在追赶的步伐上明显加快,但与世界顶尖科研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却也要只争朝夕。科研的发展日新月异,甚至分分秒秒都在出成果。偌大中国,如果无法在科研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不符合我国在国际上的应有地位。

  因此,反思我们的科研环境不是坏事,因为我们的科研尚无法领先世界。从戴宏杰、邓兴旺,到谢宇、骆利群,这些都是从国内走出去的顶尖人才。2009年当选美国外籍院士的李爱珍是当时惟一一位成为美国院士的中国女性,可她在国内就是一名普通研究员,连中科院院士的初选名单都未曾进入过。6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施一公和饶毅双双落选中科院院士事件,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这两位清华和北大知名教授的学术造诣没得说,却未能当选。两年后,施一公在美国当选人文与科学学院的双料院士,被人称为“打脸”。因此,就绝不能不正视“颜宁现象”,而让很多中国科学家都“走出去”。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起至今,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已分12批引进600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些“回归者”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这就是“引进来”的效果。而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超过43万人,创历年新高;学业完成后选择回国发展的人员比例为82%;到去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逾265万人,这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这说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市场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回来而不是留在国外已成趋势。

  然而,在这些归国人员甚至引进的“高层人才”中,究竟有多少是“真”人才或“顶尖”人才,就不好说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过渡还有一个渐进过程。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使国内科研环境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这不仅是待遇的问题,如何保证科研人员都能在一个宽松、自由,能尽情发挥才智的条件下搞科研,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由此,正视而非无视“颜宁现象”才是务实态度。即便颜宁出走不是因为“负气”,却也值得反思。(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