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但愿热销的戒尺能成为转变观念的介质
http://www.scol.com.cn(2017-5-6 8:49: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黄齐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戒尺,曾是旧时私塾里,最为流行的震慑之宝。近期,不少市民发现,戒尺又悄悄重出江湖,在线上热销。销量最好的一家,月销售量达8千多笔;线下,旅游景区里,戒尺也受到游客追捧。有人调侃,打手板教育又回来了?线上热销的背后究竟为何?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5月5日 厦门网)

  戒尺,是私塾先生敲打调皮学生的工具,早就随着严禁体罚学生而被丢进历史的垃圾桶里。如今,戒尺悄悄重出江湖,在线上热销,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莫非封建时代的打手板教育又会了吗?

  戒尺悄然复出,唤醒了一代人对私塾教育中惩戒权的记忆。那个时候,学生做错事、偷懒或者耍滑头,教师是可以用戒尺抽打手掌的。学生畏惧戒尺,也就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好好学习了。事实上,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来看,教师用戒尺打学生手板的处罚,会对学生造成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因此,我们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都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虽然教师不可以体罚学生,但法规也保留了在教育过程中适度的惩戒权。然而,严禁体罚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矫枉过正,导致了教师对犯错的学生不敢惩戒学生。大家应该知道,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甚至是无效的教育。最近几年,校园暴力和学生伤害教师事件频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都与现在的教育缺乏惩戒有关。

  教师不敢使用适度惩戒的权利,学生变得难以管束,成为一些悲剧的隐形导火索。现在,戒尺再次回归公众的视线,难免让人产生教师重拾惩戒权的翩翩联想。可是,事实究竟如何呢?记者调查发现,戒尺在网上热卖,购买者并非是教师,而是学生家长;而且,家长购买戒尺也不是为了惩戒犯错的孩子,而是为了满足一种自己怀旧的情结。换句话说,他们依然反对教师体罚学生,甚至也不认可适度的惩戒,由戒尺到教育中的适度惩戒,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

  一些家长,表面上当然赞同教师适度惩戒学生,认为这是应该,严师出高徒嘛,熊孩子就该好好管;可是,一旦是自己家的孩子惹事,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就不舒服,他们关心的是“老师打你了吗”,而不关心“你为什么违法纪律”。如此。教师哪里还敢惩戒违法纪律的学生呢?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渴望家长能转变认识,支持、赞同教师使用适度惩戒权。但愿热销的戒尺不只是一种摆设,而是成为家长、社会共同改变观念的介质。(作者系四川在线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