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http://www.scol.com.cn(2017-5-31 9:09:3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人穷坡陡山难翻,有女不嫁石坝湾。”位于四川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市石坝村,山穷水恶,4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今年5月,再进石坝村,片片李园长满新绿,手指大的李子缀满枝头。变化始于3年前,换届后的石坝村党支部请来土壤专家、种养农技员,精准把脉产业扶贫,如今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2017年05月31日人民日报)

  刚刚闭幕的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指出,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统筹处理好点和面、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临界状态群众、“输血”和“造血”、物质和精神、制度安排和压实责任、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的关系,继续打好“3+10+N”组合拳,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笔者认为,要统筹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就必须牢牢把握主攻重点,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精准实施产业扶贫。

  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是要做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而在精准实施产业扶贫方面,四川各地立足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实际需要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譬如,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尼斯乡的杠色村驻村干部对症开方,帮助村里成立“高山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江县火炬镇苟家坝村第一书记帮助该村45岁的贫困户刘清平量身定制脱贫措施,帮助该贫困户开办养鸡场;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官山村帮扶干部帮助村民凡万华谋划了一条脱贫路子,就地发展养殖跑山猪。不言而喻,这些都是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的鲜活例证。

  从根本上讲,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事实证明,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只能是救急解渴,兴办产业“造血”式扶贫才能开流活源,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就四川而言,全省已编制了全部88个贫困县、1万多个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并结合贫困户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劳动力状况等,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从前不久召开的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上获悉: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4年脱贫478万,贫困发生率由11.5%降至4.3%。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省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成绩属于过去,全省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还有更紧迫的任务、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很难保证不返贫,目前,全省脱贫攻坚还需要更大的力度,更准的措施,更多的整合,更强的保障。笔者建议,全省各地要加大扶贫攻坚的扶贫力度,围绕“两不愁”全力攻坚,着力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商贸流通、县域工业和劳务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要以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通过资本引进引导、本土企业培养、知识人才储备等方面,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完成的产业链条,形成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市场,让贫困地区实施脱贫致富。

  毋庸讳言,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走出“扶贫——脱贫再返贫”的怪圈,就必须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变“授鱼”为“授渔”,变“输血”为“造血”,以“绣花”功夫推动全省脱贫攻坚迈向精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