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激荡四川跨越发展中的文化力量
http://www.scol.com.cn(2017-5-22 7:43: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环绕天府广场,四川美术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博物馆、锦城艺术宫、四川科技馆林立合围,形成了一座独具文化气息的城市大客厅。放眼天府四川,崇文尚德的事例不胜枚举。对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瑰丽文化的大省而言,这彰显了它厚重的底蕴,传递出深厚的自信,更透射出澎湃的活力。文化自信,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砥砺奋进这五年征程中,脉络清晰,足音铿锵。(5月21日《四川日报》)

  一个国家与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到底就是要坚守文化自信。一个地方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必须激荡地域文化活力。作为文化大省和巴蜀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四川走出了一条独具四川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在发展战略中强化文化支撑。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发展也需要战略引领。四川把文化发展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定位,放在治蜀兴川的大方略中来落实。激活了文化发展源头,打通了文化发展瓶颈。在四川面向未来的历史坐标中,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做到了有机协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既是目标,也是路径。

  高点谋划更需务实推进。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注重文化引领,在“丝路之魂”展览中,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四川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民生改善中注重文化供给,从5100多个场馆实现免费开放,到藏区六项民生工程中的“文化发展繁荣”工程投入巨额资金,四川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在脱贫攻坚、抗震救灾及夯实文化基石中,四川都始终注重文化的内在支撑作用。正是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才让跨越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动力。

  在改革创新中激活文化滋养。巴蜀文明源远流长,但如何让传统文化激励和激发出四川人民的改革激情,这是一个大考验。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四川主动“寻根”,继承发展富于时代精神的巴蜀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四川古老的茶馆文化、戏曲文化结合起来。利用充满历史沧桑的蜀道文化,激发四川人民改革创新的精神因子。守正出新,四川文化发展激荡出了一股改革新风。

  文化领域的改革风生水起。《四川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19个方面提出88项改革举措。既有基层创新实践的“泸县经验”,也有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市场试水。尤其是在去年11月举行的成都创意设计周上,全球三大设计奖项之一的德国IF设计奖携手成都打造了“金熊猫文创设计奖”,创意乡村、戏剧等跨行业创意项目签约落地金额超过20亿元。四川文化发展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文化惠民中提升发展实力。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一样必须要有开放的思维与格局。唯有走出去,才能彰显自身的文化实力。以自贡灯会文化为例,2016年,自贡彩灯文化产品及服务贸易出口达2177万美元,同比增长29.7%。一个传统的自贡彩灯文化为啥会释放出如此大的活力,关键就是四川实施了文化开放战略。

  无论是文化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必须要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更多获得感。推动文化建设融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全国战线最长、数量最多、服务最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文化资源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把公共文化工程项目与重大民生工程紧密结合;组建文化志愿者协会和团队200多支、文化志愿者5.3万余名。扩大政府采购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建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模式。文化发展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发展底气就更足了,文化自信就更强了。

  五年弹指一挥间。找到文化自信的四川面对一系列叠加的国家发展机遇,有理由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发展步履,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一个强大的文化气场正在不断汇聚。(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