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在学习中借鉴 在借鉴中创新
http://www.scol.com.cn(2017-4-12 9:40:56)  四川日报    编辑:侯雯雯
作者:邓玲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关于建设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思考  

  3月底,国务院正式公布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四川有幸成为自贸试验区的一员,机遇和挑战并存,使命和责任同在。我们如何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创新,为国家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再立新功,并在完成国家战略使命的同时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开放高地,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谋划的重大命题。

  准确把握国家设立自贸试验区的战略意图

  自贸区与自贸试验区是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自贸区即自由贸易区,是全世界通用的概念。其定义表述很多,例如,《京都公约》认为自贸区是“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美国关税委员会认为,自贸区对用于再出口的商品在豁免关税方面有别于一般关税地区,是一个只要进口商品不流入

  国内市场就可免除关税的独立封锁地区。通常认为,自贸区所在区域,需有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可见,自贸区的核心是免除关税、自由贸易,降低市场准入,开放投资,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率,形成区域增长极。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独创的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新模式。自贸试验区当然是自由贸易区,具有自贸区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即“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但自贸试验区更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探索自贸区管理模式创新和构建具有国际水准、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的重要使命。正如有论者所言:自贸试验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是苗圃,不是盆景。自贸区与自贸试验区二者的主要使命是有差异的。

  从2013年9月,我国在上海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到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再到如今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进入以建设自贸试验区为重点的新阶段。布局上,将逐渐形成立足周边、面向国际的自贸试验区网络。试验内容上,将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

  认真学习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经验

  上海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领头羊,取得了丰硕的改革创新成果。梳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历程,大致可归纳为这样几条经验:

  正确处理好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关系。上海自贸试验区把完成国家的试验任务放在首位,紧紧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战略要求,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明确提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路径就是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推进转型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还注重与全国和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完善空间规划,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创造了“国家开放,城市发展”的双赢模式。

  详细制定和规划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在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启动之前,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主要内容,涉及5个方面的任务和90多项政策措施。依据总体方案要求,启动编制高起点的自贸试验区总体规划。

  全面创新,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开放是全方位的。三年来,自贸试验区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针对《总体方案》明确了23项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国家主管部门和上海市出台14个操作管理配套文件,从投资者条件、企业设立程序、业务规则、监督管理、违规处罚等方面,对扩大开放行业明确具体监管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其制度创新十分强调可操作性。

  政策法规配套跟进。例如,自贸试验区非常注重加强法制环境建设,根据依法授权,对当时的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整,使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上下协调,自贸试验区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实施三年后,对实践证明可行的调整,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法律;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施行有关法律规定。

  构建了分工明确、协同创新的推进机制。自贸试验区虽然仅位于上海一个很小的区域,但其建设牵涉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主管部门。试验区由国家和地方共建,国务院负责统筹领导和协调试验区推进工作;上海市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中央和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做好协调配合、指导评估等工作,共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

  动态调整政策。自贸试验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政策法规,使自贸区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例如,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对主要任务和措施做适当调整,以推进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顺利进行。

  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再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主要开展了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基本制度创新。一系列制度创新极大地吸引了境内外企业落户,让制度创新的成果惠及企业,扩大了投资领域的双向开放,推进了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了金融领域的开放发展。我们要认真借鉴这些创新成果,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试验。同时,结合自身定位和禀赋,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国家在四川设立自贸试验区的目的,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要认真构建高效务实的传导机制、执行机制、学习机制和创新机制。当前,尤其是要准确无误地传递国家分批次设立多个自贸试验区的战略意图,明确四川的具体任务,及时纠正目前在干部群众中乃至学术界的一些认识误区。机制的建立,本身就是试验,就是创新。

  其二,要破解并做好“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这道题。结合四川的“三大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优势,寻求国家战略与四川发展的契合点,将自贸试验区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政策机遇统筹考虑、优势叠加,进一步找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明确试验核心、改革重点、行业属性与创新领域,系统科学地规划建设好这个“新高地”。

  第三,坚持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建设好自贸试验区。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发展开放经济、创新经济、绿色经济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目标,也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必然选择,尤其要凸显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自贸试验区,探索开放经济与绿色创新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实现改革措施良性互动、经验模式相互渗透。

  第四,人才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最大短板。要加大人才尤其是开放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培养和引进力度。(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