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用“绣花”的功夫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http://www.scol.com.cn(2017-4-5 12:20: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去年以来,在凉山州喜德县,全县170个行政村都办起了农民夜校。县里为每个贫困村每年划拨了一万元的夜校工作经费,同时还联系帮扶人员和专家担任老师,贫困农户通过学习政策、知识、技术,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17-04-05四川日报)

  毫无疑问,坚决打赢脱贫攻战坚,高质量做好今年贫困县摘帽工作,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用“绣花”的功夫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近年来,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与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结合起来,付出超常努力、拿出过硬办法,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扎实开展“五个一批”行动计划,打好“3+10”组合拳,把“四大片区”作为主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到2020年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四川立下“军令状”让我们明白责任在哪里,难点在哪里,防止推脱责任,最终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鲜明指出“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二字,既语重心长,又意味深长,我们要深刻领会、努力践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既然立下“军令状”,就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行必践诺,使出“绣花”功夫全力扶贫。只有既拿出“冲锋队”一往无前的勇气,又练就“绣花功”一针一线的精准,大处着眼、细处用力,我们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一户的铮铮誓言。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既然下了“军令状”,就该千方百计的去完成,不能喊口号的声音响亮,落实情况悄无声息。其实,“空头承诺”在无形中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形象,长此以往,将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正是如此,要实现“军令状”就必须挂图作战,真抓实干,坚决杜绝“等、靠、要”的思想,这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效。事实上,只有解决了贫困户思想上的问题,才能保证贫困户被“扶上马”后不“摔下来”。

  报道称,宜宾市兴文县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大同村的产业扶贫模式;泸州市纳溪区有的放矢,为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仅如此,泸州市还建立台账,跟踪每月扶贫培训的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受培训贫困户技能培训的工种、参培人数、培训效果等,确保技能扶贫培训工作扎实开展。自贡市富顺县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创办“支部党校”和“农民夜校”等,鼓励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贷款入股生猪养殖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让贫困群众摈弃“等靠要”思想。

  在笔者看来,泸州、宜宾、自贡三地都找到了突破点。虽然他们的手段各有不同:有的传授技术,有的产业扶贫,有的鼓励尝试多项工作,但殊途同归,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建立和落实脱贫攻坚常态机制,让贫困户唱主角。建立和落实脱贫攻坚常态机制作是践行“军令状”的最好途径,笔者建议,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用常态机制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开花结果,用“绣花”的功夫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