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该以何种态度看待“二维码乞讨”
http://www.scol.com.cn(2017-4-22 9:13: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英媒称,中国一些乞讨者的收入正在增加,因为他们接受手机支付的善款。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4月20日报道,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名乞讨者胸前挂着二维码的照片出现在社交网络上,让人啧啧称奇,此人是济南市多名接受非现金支付的乞讨者之一。据称他患有精神疾病,二维码是他家里人给他做的。(4月21日参考消息网)

  其实,像济南这位用二维码乞讨的人如今已不算不鲜。当初人们看到有人用二维码乞讨时,都还显得很惊讶。可近一段时间,对专业化乞讨人员的专业化乞讨设备“亮瞎眼了自己的二维码双眼”,感觉自己“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后,再有乞丐这样干,人们也就不再大惊小怪了。毕竟,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且这是在中国。去年我国手机普及率继续增长,每百人中就有超过96人使用手机。因此,二维码乞丐的出现,也算是搭上了“互联网+”这一便利顺风车。而且,7亿网民中多达60%都用手机进行支付,甚至还有报道称有部分乞丐都带着POS机来乞讨的程度了!

  乞丐用二维码讨钱,证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令世人惊叹,而人们更关心的是,如此乞讨是否具有“正当性”,或涉嫌不劳而获?既然能用二维码乞讨,想必乞讨者该有一定的智力和劳动能力。当然,济南这位乞讨者是个例外,如果他真患有精神病的话。而就那些不缺胳膊不少腿儿,身体健康智力健全的人,如果还用此方式乞讨是否有懒惰的“原罪”呢?正如有些网友所言:“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他,他有能力工作,也有能力走动,更不要说用智能手机了。”

  是的,在乞讨者中,有些人用上了智能手机,并用二维码支付。这里面真正穷到不得不乞讨的人究竟有多少,人们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不少乞丐并非真正需要靠乞讨谋生,其中不少都是“演员”。然而,只要稍微一想就会得出以下结论:用二维码乞讨的人,与那些直接要钱要物的人,虽然他们在乞讨的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没一点差别,都是不劳而获,只不过一个是用二维码,一个是直接收钱罢了。明白了这点,恐怕就对乞讨方式没那么在意了。

  乞丐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但是否真正到了非要乞讨的程度,其中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中国改革开放快40年了,早已今非昔比。任何人,只要智力和身体不是太过残缺,付出一点点劳动,吃饭穿衣根本不成问题。因此,目前的乞丐中其实不少都是“假乞丐”,即想不劳而获谋生,甚至企图通过不劳而获而致富。但是,只要不是强行乞讨,不对其他公民的个人权利构成侵犯,就不必太过责怪。不劳而获的价值观不能提倡,但如果有少部分人想这样做,除了说服教育之外,恐怕也只能任其所愿。毕竟,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也该是一个包容的社会。虽然施舍与否是别人的事,但乞丐也有乞讨权。

  所以,人们能否接受二维码乞讨,这与能否接受直接给钱给物没什么区别,最终还要取决于施舍者的意愿。如果人们判定用二维码乞讨者也是迫于无奈,对此表示同情,就不妨施舍一点。而如果认为不妥,或存有欺诈,就可置之不理。只要乞讨者不是在“抱着别人的大腿”强行乞讨,就可顺其自然。毕竟,乞讨是权利,而是否施舍,也是权利。

  我们该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靠乞讨生活也是一种选择,虽然这不值得提倡。如果不是强行乞讨,就该尊重这部分人的意愿,而无论乞讨以何种方式进行,如使用二维码,这才是一个有温度的社会。当然,如果有人迫于无奈乞讨,有关部门也不能坐视不管,而是要积极提供救助。而对那些有劳动能力却想不劳而获之人,就该继续说服教育,并加以规范。(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