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对微信“扫墓”的看法
http://www.scol.com.cn(2017-3-21 7:54:4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杜容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扫墓,沿袭千年的习俗,为悼先祖而为之。“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简单的祭祀仪式是对先祖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

  清明扫墓自唐朝开始盛行,全国各地因地域环境不同多有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扫墓形式也与时俱进。近日,成都一公墓推出的微信远程祭祀开创了“互联网+祭祀”的新篇章。对中国延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祭祀文化造成了剧烈的冲击。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这样的气氛,满怀敬重,洗涤灵魂,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才是扫墓祭祖时该有的情怀。

  祭祀已故亲人,是一件深情肃穆的事,而不是在谈笑欢声后,随手在微信公众号上填写寄语,同步到电子屏上的一串冰冷文字。

  祭祀若流于表面,一‘点’就到,便少了些诚意与庄重,更显儿戏。正如“互联网+红包”的流行,一方面满足了传统习俗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一批“网络乞丐”,“低头族”。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行为一旦变得极为廉价便利,其内涵便会大打折扣。

  清明祭扫到茔地去举行,焚香蜡纸钱、供蔬果鲜花,这既是一种内心的表达,更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扫墓祭祀不仅仅是对先祖的缅怀,还包含着对家庭、地域以及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微信“扫墓”是新形势下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有其推出必然性,比起焚燃香蜡纸钱的传统祭祀方式,确实相对生态环保。只是用手机“扫墓”,这种新型的祭祀方式能否被国民接受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