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全国两会地方谈】刹住医生逐利和教师逐分的“惯性”
http://www.scol.com.cn(2017-3-12 8:12: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李蓬国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时代。”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3月11日上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现场说道。回顾 “药品加成”政策的历史,王贺胜表示,这是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困难时期实行的一项政策,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药补医”逐步演化成为一种逐利机制,大处方、大输液、滥用抗菌素等问题日益严重,推高了医疗费用,削弱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3月11日澎湃新闻网)

  关于医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表示非常赞成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并强调“公立医院姓公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公立医院的定位问题没有解决。他说,公立医院如果不姓公,“再多的医保,都会被它吸过去,因为它没有来源。” “不解决医院的市场化问题,这个医院永远不会认认真真发自内心地支持医改,没有改革的动力。”

  钟南山还说,的确,一方面是市场逐利的现象在医生群体中也存在,这就导致了医疗人文精神的缺乏。现在的体制是市场化运作,医院自己养活自己,医疗也是逐利的温床。“我一直强调,医改要加上一条就是医德教育。”钟南山说,这也是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所在。“既然现在谈到尊重知识分子,首先从政府、从社会就得尊重知识分子。”

  针对钟南山的上述观点,我在一篇题为《医生的问题不在“缺德”而在“缺得”》的文章中指出,吃高回扣、过度医疗等普遍存在的医疗顽疾,早已把医生的“道德境界”暴露无遗,再怎么“洗白”都无济于事,至于呼吁社会尊重医生,更是本末倒置。当下公立医院普遍“公益性”不明显,“逐利性”却十分突出,“创收至上”的价值观甚至凌驾于“救死扶伤”的职业追求至上,医生的“异化”绝非“个别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的道德水平就天然比其他职业的人要低,而说明目前的医疗体制在引导医生向善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由于此前的医改一直在“姓公”立场上不明朗,医生的收入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医生在“逐利”道路上越走越远,导致医德大面积沦陷,“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已经荡然无存。

  同样自毁形象的还有教师。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后来被教育界广泛引用以至妇孺皆知。另一句同样出名的赞美教师的名言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人们用这两句名言来评价教师,即便是教师自己,听到这样的赞美,也由以前的引以为荣、欣然接受变为有点不好意思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仅从近年来各地高考励志标语就能找到答案。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传统标语,到“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要成功,先发疯”“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等奇葩标语,再联系近日发生的学生遇火险急喊“先救作业本”等新闻,就不难发现,现在的教育,早已沦为“目中无人”的“逐分”战场,更不必奢谈什么生命教育、素质教育、人性教育了。

  当然,与医德沦陷离不开制度因素一样,师德下滑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在于高考唯分数论的“指导”。可是,既然教改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那么,教师对于“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就越来越习惯成自然,越来越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内化为一种“精神自觉”,导致了教师的道德矮化。

  从根本上讲,要刹住医生“逐利”和教师“逐分”的“惯性”,必须跳出“以德论德”的思维,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发挥制度引导人性向善的作用,才能修复医生和教师的职业形象,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作用。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