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食品谣言”也是增强食品安全信心好时机
http://www.scol.com.cn(2017-3-1 7:52:4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军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网传一些紫菜由塑料制成,北京市食药监局随后进行了辟谣,指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近三年,北京抽检的紫菜样品中未发现“塑料紫菜”。对此,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说,谣言要揭露,制假售假要揭露、批评,要严惩。(2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食品谣言”,消费者并不陌生。比如,“饮料含有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肯德基的鸡有六个翅膀”、“可口可乐含有禁药”……2016还有“十大食品谣言”,对于“食品谣言”的确是要严厉打击,重拳出击,然而,“食品谣言”也是增强食品安全信心好时机,关键还在于食品企业和监管主动“出击”,在第一时间内增加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这才是治 “食品谣言”的标本之道。

  “食品谣言”,当然是无中生有,是违背科学的,可为何仍然有不少人相信?为何仍然有不少人在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科学素养不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对食品安全充满了“焦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此,看到关于食品安全的帖子就会去转,很少想着去甄别是真是假,但传了假的信息,在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会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终危害的是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可这并不能全然责怪消费者。其实,“食品谣言”产生的最深层的原因则在于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顺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会加剧信息传播的不顺畅,进而滋生谣言和消费者的不信任感。而当前消费者对食品行业整体的不信任感则加剧了这种“信息真空”。而能够重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填补消费者和科学真相之间“信息真空”的桥梁,则有两个责任主体,第一是食品企业,第二是监管部门。

  面对“食品谣言”,食品企业要做的是食品安全的科普,即全面而详细地呈现食品生产的过程,以公开透明的姿态迎接消费者狐疑的眼神,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予否定。作为食品企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食品谣言”也表明,自己平时的信息公开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周密。因此,食品企业应该采取创新、公益的方法与消费者沟通,以真实的情况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当然,也要果断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自身权利。不过从现实来看,食品企业习惯以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委屈,另一方面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身的权利,但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以科普的方式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而监管部门则需要一边以正视听,一边揪出造谣者,以及利益链条上的各种“鬼”,让其受到法律的惩罚,以“真相”来教育消费者。

  对“食品谣言”当然要严惩,但却不是全部,该充分利用“食品谣言”这个看似一无是处的载体,反向利用,从而成为“科普”和“重拾食品安全信心”的一个重要阵地。(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