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深刻理解“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的深意
http://www.scol.com.cn(2017-3-6 7:38:3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郭俊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继续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3月5日人民网)

  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政府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事求是地讲,在一些地方确实还存在超标预算和超过预算支出问题。究其根源,还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够到位,个别地区还存在“群众监督不落实、清理整顿走过场、违规问责挠痒痒”等问题。因此,笔者觉得,李克强总理关于“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不是空喊口号,很有警示意义。各有政府应该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痛下决心除“顽疾”,带头过好“紧日子”。

  整治不留“死角”。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这么长时间了,还有“三公”经费超标现象,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漏洞,整治还留有“死角”。因此,应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从严从细整治。除了对顶风违纪者要痛下杀手外,对打“擦边球”者绝不能批评了事,应该严肃追责。要切实看到,打“擦边球”其实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客观反映。只有全面较真,全力碰硬,才能规范权力,使“三公”经费牢牢控制在预算内,防范“超支”、 “越线”。

  加强全面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纪检、媒体和人民群众共同监督,确保公共资金使用安全。特别是要及时公开 “三公”经费的用途和支出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确保“三公”经费合理、合规、合民心民意。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才能使“三公”经费管理逐步走上正规,真正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也花不出去。

  建立长效机制。整治“三公”经费超标的“顽症”,不可能 “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积小胜为大胜。因此,应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用制度制约权力,筑牢法治“篱笆”。比如, 对“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审批程序、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财务报销等方面,全面强化制度的约束力,便于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把这几年压缩“三公”经费的成果一点一滴地固定下来,形成新的观念和惯例,也才能使良好作风真正定型。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