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为四川的“新脱贫观”点个赞
http://www.scol.com.cn(2017-3-30 8:28: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江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被提及好几次。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看到“悬崖村”村民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后来看到建了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教育部长陈宝生谈到那里孩子的求学经历时说,“感到非常羞愧”。(3月29日 人民网)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效,让贫困户群众如期脱贫。就必须要真正激发贫困户群众心中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培养一种不甘贫困的精气神,只有精神摆脱了贫困,有了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政府的帮扶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川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做出了一些大胆有益的探索。他们在中央“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之下,四川还提出了“四个好”的目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后“两个好”,围绕精神生活,盯着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比如,喜德县就率先在全省建设“农民夜校”,让贫困群众学文化、学新风。这对于帮助贫困户养成良好生产生活习惯,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社会风尚,激荡起勇于攻坚、主动脱贫的精气神,都大有裨益。这是四川正在大力弘扬的新脱贫观,引领着四川的脱贫攻坚新实践。

  老百姓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居住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的人,有的是家庭成员生病,因病致穷,有的是缺少知识,谋生无门,造成贫困。但也有一部分贫困户群众其实本可以摆脱贫困,脱贫致富的,但因为自身懒惰,习惯差,久而久之,做什么事都不上心,造成了贫困。对这累贫困户群众进行帮扶时,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帮扶效果会事倍功半。

  想一想,如果一个长期连脸、手、脚都不想洗,衣服脏了不想换洗的人,要他们行动起来,靠自己的双手脱贫,估计是难上加难的。如此看来,四川通过“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来帮扶群众,来让群众逐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风气,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志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自己认识到在政府的帮扶下,还长期贫穷是一种耻辱,是一种不光彩的事。于是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主动地去找事干,主动地去想方设法脱贫,这样的贫困户群众,在政府的帮扶下,脱贫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样看来,四川的“新脱贫观”是一种扶志观,也是一种扶智观,通过让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激发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