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党报连载四川“乡村故事”有何深意?
http://www.scol.com.cn(2017-3-25 9:12:5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山居闲人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3月21、22、23日,《人民日报》在第10版连续刊载了一组来自四川的调研文章;从“探路供给侧·怎么种”、“探路供给侧·怎么养”、“探路供给侧·怎么赚”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新尝试、新做法。作为党的第一大报,如此不惜版面的做法虽说并非绝无仅有,恐怕也并不多见。那么,《人民日报》一连三天连载来自四川的“乡村故事”,之中又有何深意呢?笔者以为:

  首先,是对四川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成果的肯定。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来说,社会稳定是党和政府所面临的头等大事;而有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又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石,正所谓“无农不稳”。所以,近年来中央围绕“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其中最新、最重要的一个。为此,四川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从而在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果。

  其次,是对四川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做法的认可。四川地处西南,是我国人口大省和传统农业大省;受特殊地理位置和立地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全省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形态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四川在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选取了部分具有一定共性的发展个体做样本,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譬如: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散户向规模化转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第一产业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等等。

  再者,为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兴农、富农的一项战略决策,它不仅可以通过改变农业发展模式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还能借此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从而实现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的第一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但通过对四川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的展示,至少可以为其他省、市、自治区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从而加快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