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文化扶贫关键要具备“造血功能”
http://www.scol.com.cn(2017-3-5 7:31: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个别贫困村的文化设施设备利用率低,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能不能让文化室和电商结合起来?比如在文化室里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同时引进图书销售、邮政代理、移动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一些贫困村文化阵地重建设轻管理、闲置率高等问题受到网友关注。(3月4日《四川日报》)

  四川在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基本要求。两不愁,就是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要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四个好据是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这个目标要求中既有经济发展的硬指标,也有文化发展的实要求。换句话说,不仅要人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更要让他们的头脑活起来,思想富起来。

  从四川对文化扶贫的投入来看,应该说搭起了架子,建好了“面子”。据悉,去年四川省安排1.2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地区村文化室建设,安排8800万元用于贫困县统筹开展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经过一年努力,2437个贫困村文化室全部达到“六个有”标准。客观而言这些文化扶贫的投入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参加全国两会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文化扶贫动的力量。“穿得暖了,吃得饱了,现在村民们闲暇时开始追求文化生活了。”由此看来,文化惠民工程确实赢得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也确实给他们带去了实惠。

  从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来看,还有待提升完善。以贫困地区村文化室为例,并非只是达到了“六有标准”就完事了,关键是如何管理和运用。要结合地方实际,及时更新服务内容。比如个别农家书屋的图书陈旧、种类单一,久而久之,就难以吸引群众,当务之急就是要提供给地方群众适用和急需的脱贫致富书籍。

  要强化监管运营。不能只是敞开大门,让贫困地区的群众自己去摸索,关键要有懂得管理的专业人才,比如村民想通过文化室来学习电商知识,来学习旅游文化知识,显然这就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有基本的资金保障。一些山区乡镇及行政村落的基本文化设施维护与更新缺乏资金来源,仅有几百元维护经费来支撑运行,这种情况下,如何来提升文化扶贫的作用?尽管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关键要用活这些资金,要发挥文化室的支点作用。

  文化扶贫关键要实现自我“造血”。正如人大代表所言,要充分发掘贫困地区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比如,对于四川而言,在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项目建设平台,包装推出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带动持续增收。比如,邀请省内骨干优质文化企业与贫困地区文化企业对接互动,实现政府搭台,企业互助。这些都是深化文化扶贫的金点子。(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