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让赛场成为“药罐子”的天堂

http://www.scol.com.cn(2017-1-15 7:54:2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天放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国际奥委会官网13日发布消息,确认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本复检中,三名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冠军——刘春红(女子69公斤级金牌)、陈燮霞(女子48公斤级金牌)、曹磊(女子75公斤级金牌)兴奋剂违规成立,取消其北京奥运会成绩,收回金牌。中国奥委会当天发表声明称,尊重国际奥委会做出的决定。(1月14日《环球时报》)

  兴奋剂有两种,一种是能查得出来的,一种是查不出来的。事实上,体育界服药一直没断过。目前有一种说法,国际体育界存在着两大阵营,即研制兴奋剂阵营和反兴奋剂阵营。这一明一暗的两大阵营已经PK了多年。面对巨大的商业利益,一些无良医药学人士加入到了研制兴奋剂的队伍中,不断与反兴奋剂机构斗法。可无论如何,兴奋剂就是“毒药”,不但违背体育公平精神,更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有人称,“百米飞人”数十年来“药人”不断,以至于短跑选手没有不服药的。这种说法当然没有被证实,但可见兴奋剂额罚篮程度。于是,有人甚至建议不对兴奋剂设限,可殊不知,不设限除了失去了体育本身的意义,还会对服药运动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服药运动员因兴奋剂早逝的事例也不鲜见。因此,对兴奋剂“零容忍”绝非“矫情”

  前年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独立调查委员会在日内瓦发布调查报告证实,俄罗斯田径协会存在大规模使用兴奋剂问题,并建议全面禁止了俄罗斯田径选手参加包括里约奥运会在内的所有比赛,这一事件再次把兴奋剂问题凸显。俄罗斯等国的集团性使用违规药物,已使兴奋剂对赛场的公正构成了巨大冲击,俄罗斯运动员甚至被大面积禁止参加里约奥运会。而无论如何,兴奋剂是毒瘤,必须铲除。如果让敢于试水者频频得逞,不但伤害到体育的公平和公正,还会极大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影响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我国一直对兴奋剂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多次强调对敢于越红线者采取“零容忍”态度,一直重申要坚持反兴奋剂“三严”方针(“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坚决打击违规使用兴奋剂的丑陋行为。即便如此,还是有以身试法者。从1998年游泳运动员媛媛开始,到随后几年的周伟(短跑)、吴艳艳(游泳)、杨春雷(短跑)、栗杰(射击)、李富玉(自行车),以及终身禁赛的欧阳鲲鹏,都证明中国反兴奋剂任重道远。中国的反兴奋剂工作非常出色。每年实施兴奋剂检查数量10000多例,阳性率近多年来控制在0.02%左右,远低于国际上阳性率1%的平均水平。如此成绩也得到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体育界的积极评价和高度肯定,均称赞“中国是世界反兴奋剂的楷模”。

  兴奋剂的使用,不仅限于俄罗斯、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国,就是在其他国家都有敢于试水者。这次被爆出的三位女选手都是奥运冠军,既感到惋惜,更感到痛恨。虽然也有可能是“误服”,但如果“必须用药,需要先获得‘用药豁免’,否则都算违规”,这是运动员用药的常识。因此,中国奥委会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称:尊重国际奥委会做出的决定。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对兴奋剂,就是要“零容忍”。

  有人称,兴奋剂检测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兴奋剂发展的步伐,但是别忘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反兴奋剂与研制兴奋剂的较量,即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令人欣喜的是,目前的赛场上“道”更高些,但“魔”必将永远存在,也不会因为加大惩罚力度而杜绝。这就警示人们,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一定要对吃药者永远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如此,才能让竞技体育回归本源,让赛场真正成为体育健儿们健康、纯洁的竞争舞台,而非“药罐子”的天堂。(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