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大学“种田课”不只为种田
http://www.scol.com.cn(2016-12-15 8:51: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6年12月13日,四川成都,随着课间铃声一向,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学生们便来到了学校农场边,这次他们的课程不是测量而是种田。在农场的学生们排队领取农具,锄头、镰刀一尽有,锄地、割草、种菜苗、浇水,这样的场景在农村常见,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该校将农场搬到了校园里,将“种田”设置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亲自下田种地挣学分(据12月14日《澎湃新闻》)。

  将种地作为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还必须修满40个学时,总计完成两个学分的劳动课,才能毕业。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高等学府是给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研究学问的“圣贤之地”,与挖沟放水、掂锄头种地根本就沾不上边,这样让学生不进课堂进农场,非但是对莘莘学子的不负责任,也是在“浪费时间”。但就就眼下大中学生所普遍存在的现状,细琢磨起来,这样的安排确实既有必要,甚至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在笔者童年的时候,曾听到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那还是文革期间,初高中毕业学生必须“上山下乡”,说来自上海的“下放学生”初到农村,面对田野大片的麦苗,感到非常惊奇,兴奋的说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韭菜”。甚至有学生“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尽管无从考究这些笑话的真假,但对于现在包括来自农村的很多学生,没有下过地,不知道什么季节种什么庄稼的确实为数不少,城里学生更不排除有麦苗韭菜分不清的状况。

  很多大中学生不仅普遍很少参加劳动,在家庭中,父母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并不要求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给孩子灌输干体力活是“没出息”的错误思想理念。使得现在大部分学生非但不热爱劳动,甚至连最基本的体育锻炼都懒得参加,前天有媒体报道,近日在上海进行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参加抽测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个以上的学生极其罕见。“手无缚鸡之力”对于现在的男孩子来说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如此下去,还不只是学生能不能劳动的问题,缺乏劳动锻炼所造成的普遍体质下降,给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甚至国防事业所造成的潜在隐患,更不能不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显然,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社会发展中,能够成为纯粹“脑力劳动者”的大学生毕竟只是少数,更多大学生的未来势必都将成为集专业知识与体力劳动为一体的职业劳动者,而且无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不能没有强健的体魄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实际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给学生设置的这项“种田”课,在笔者看来,其目的并非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种田”,而是通过这种流汗劳动,既让学生感受到从种植到收获的来之不易,又能体会到身体健康对于知识运用的重要意义,他的价值也不在于取得多少劳动成果,而是通过这种劳动体验来“变相”锻炼身体,这对于时下身体普遍“娇贵”而又“五谷不分”的大学生来说,无疑非常必要。

  平心而论,现如今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在“拼命”对其灌输知识的同时,无论是劳动还是体育锻炼都已经被彻底“边缘化”了,很多中小学不仅彻底取消了劳动课,建设现代化的完备体育设施,往往也只是在体育课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允许学生“有组织”的锻炼,其他时间则以确保安全为由禁止学生随意锻炼玩耍。而不少家长也出于怕孩子受伤的担忧反对学校对学生“放任自流”,这种对学生的“双向宠爱”,尽管让学生得到完美的呵护,却也让大学生普遍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病弱书生。因此,笔者不仅认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值得点赞,更认为这是高等院校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实际所做的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实践,既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良苦用心,更是对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负责,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身体健康才是一切发展之本,热爱劳动才真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