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治霾神器”忽悠了谁?
http://www.scol.com.cn(2016-12-8 7:41:2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建钢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日益被重视,以及PM2.5概念的流行,雾炮车也火了起来。多地采购了这一新型工具上路,雾炮车也逐步以“治霾神器”的面貌为公众熟知。雾炮车到底有多火?12月6日,记者以“雾炮车”为关键词搜索标题,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检索,发现共有164条招标信息,最早的是2014年8月9日。 (12月7日《南方都市报》)

  众多招标信息中,内容全面的中标公告有38条,包含福建、广西等8个省市区,采购部门多是环保局、市政公司等,共涉及47台雾炮车,总中标金额3132万元,均价66.6万元。不少城市之所以会采购雾炮车,是受到了其他城市类似举措的影响。

  十几家生产商承诺雾炮能治霾,并声称能提供相关证明。在记者表明身份后,又给了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不能治霾,治霾的谣言是其他厂家推出来的”;另一种是“有的能治霾,但我们没做过测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认为,雾炮车名字就起得不对,实际上它就是个洒水的东西,就是高效能地把水撒出去,所谓治霾的说法是对大气科学不理解。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也认为,即使雾炮车能降霾,作用也不大。他表示,雾霾形成于2000米的高空,而雾炮车平射尚且达不到200米。

  总之一句话,事实证明:从2014年至今,多地购置雾炮车,很难找到一个地方可以用先后的环保数据来佐证雾炮车的神奇作用。那么,众多的政府部门为何争先恐后、不惜重金抢购“治霾神器”?说起来,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一是粉饰政绩,做表面文章。雾霾治理不力,上级要问责,老百姓要骂娘,怎么办?买几台“治霾神器”做做样子,显示政府部门治霾的决心和信心。再说,其他城市不也买了吗?如果不买,对上对下都难以交代。但是,这样的“面子工程”对于降低PM2.5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当然也难不倒某些“能人”。10月份,有媒体揭露,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出于自身政绩考量,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据统计,仅在2015年,全国共发现2658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存在不正常运行、弄虚作假等问题,有17省区市立案78起。这种虚假的政绩观,是导致“治霾神器”生意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权力寻租,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腐败行为。河南一家雾炮车制造厂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曾向省内某城管局卖出一台雾炮车,城管局原预算是每台70万元,最终招标定价是65万元,但实际上蓝航的售价是42万,其中20多万元可能被私分。华南地区一家雾炮生产厂商的负责人则答应,生意做成后可给15%的好处费。类似现象,在雾炮车的政府采购中并不是个案。一家企业甚至答应可以帮忙做标书,“我们是个大厂,一定给你做得漂亮,发现不了。”政府部门的某些人与企业联手作假,这“治霾神器”生意岂能不好?

  从表面上看,某些厂商竭力吹嘘,忽悠一些政府部门购买了“治霾神器”这个中看不中用的“洒水的东西”,而政府部门也正好需要“治霾神器”用来装点“门面”,因而自告奋勇买单来当这个“冤大头”。事实上,最终买了单又被忽悠的,却是广大的社会公众,也就是纳税人。那么,广大纳税人,有权利要求有关政府部门给一个说法,这个“洒水的东西”最终给纳税人带来的,究竟是什么?上级部门,则需要对有关政府部门进行问责,购买“治霾神器”,有没有人玩忽职守?有没有人存在腐败行为?最终目的,就是再也不能让“治霾神器”继续忽悠下去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