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川报评论 >> 正文
遏制直播伪慈善需自净和他净
http://www.scol.com.cn(2016-11-22 9:32:44)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周明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不久前,一段网络主播在大凉山搞假慈善的直播视频曾刷爆网络。据调查,在凉山做伪慈善的直播团队有多个,直播内容五花八门,目的都是为了“吸粉”赚钱。快手直播平台已对有的伪慈善直播用户永久封号,并将在凉山做公益的21个账号予以封禁。当地多位村民表示,至今“不相信外人”。 (11月21日人民网)“伪慈善、真捞钱”,近来各地频有曝光。所谓慈善,只是用作捞金的幌子和工具,先假惺惺地给村民发“善待”,待主播表演结束直播完事后,再逐一收回。不用说,这是一场已经不能用“闹剧”来定性的伪慈善了,目前虽然难以认定其刑责,但却构成了民事欺诈。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以伪慈善为噱头,在直播平台大量“吸粉”捞取打赏金;二是诈捐于贫困山区的朴实民众,既自我拉降形象又损伤民心。

  严格意义上讲,按照我国《慈善法》禁止个人公开发起募捐的规定,实际上这些伪慈善者的行为是涉嫌违法的。如此以慈善之名进入到社会慈善领域,实在害莫大焉。当然,任何社会领域,都有逐利者去“挖掘”,要从根本上予以遏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制度布防、监管到位、久久为功。慈善亦然,所以,出现这种伪慈善行为,我们当然不足为怪,但当假慈善直播捞取违规钱财,并被当作一种模式复制屡试不爽时,我们就需要对其动动真格了。

  因为那些身披悲情外衣的“公益人士”,其实完完全全是做给粉丝看的。他们不是在传递爱心,表达善心,而是在“消费”着慈善。从给老人喂食东西,到帮其洗脚,再到让老人拿着数十张百元大钞摆拍,均属程序提前设置,都是导演提前编排好的悲情故事。因为直播越“走心”,戳到了粉丝心中的痛点,粉丝就会暴增,粉丝“打赏物”便会雪片般飞来。

  直播过后,这些悲情故事的主角往往只能获得一把面条、一条毛巾等。而那些拉着公益大旗的网络主播,从中获利则可达到六位数。如此鲜明对比,刺痛的恐怕不只是粉丝的“爱心”,更是对整个慈善事业的伤害。当受益人被一再欺骗而开始“不信外人”之时,他们心中的“天下大爱”就可能衍生为“天下无爱”。这种伪善就不仅仅是涉嫌违法的孤案,而切实撕裂着社会诚信人文生态。

  直播乱象之所以频现,根源还是我们监管体系尚显薄弱。本月初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网络直播的严格要求,规定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册账号。这实际上是对直播乱象举起了惩治之剑,也是净化移动直播网络平台的新起点。但我们看到,遏制直播乱象绝不能仅仅依靠平台自治,一头独进,而需要齐头并进。比如,我们应建立信用制度,发动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地确保信息流通,那样张牙舞爪的直播乱象就无“露脸”的胆子和机会。

  新媒体快捷发展的今天,全民移动直播的时代款款而至。技术正在改造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为我们的表达插上新的翅膀,这是科技的魅力所在,社会文明进步所在。然而,当单纯而无罪的技术被嫁接于敛财的罪恶之上,网络直播就不可避免地泥沙俱下。一旦失去自净与他净,恶因子极度扩散,良善就会被一路逼窄及至归零。无疑,这既破坏了社会慈善环境,也给新生的移动直播植入乱象的因子。慈善公益和网络直播的两个环境场域,目前我们已很难再推脱于法规缺失,真正缺失的,恰是对人的尊重、对道义的守护的自净情怀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有力监管。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